[成都]奉献爱心 提升自我 (成都宁养院-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参访者 王俊梅)
发布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3-6-2
在一次学习培训中我了解到“宁养院”,听老师介绍,宁养院是医院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建立的,在2001年启动的“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目前只是针对癌症晚期患者免费提供上门访视,提供镇痛、护理服务、心理和哀伤辅导。我就对“宁养院”产生了好奇,“那是什么样的服务?”“是怎么样家访”“哪些人需要被家访?”带着一连串的疑问,终于在今年5月份有机会参访了华西四院的宁养院,并有幸作为一名观察者参加了一次家庭访视。
倾听里的人生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的早晨,我与华西四院的贾艳皊老师相约在华西第四医院宁养院相见,来到第一综合楼四楼,“宁养院”三个大字映入眼帘,见到了朴实无华的贾老师,她向我介绍了宁养院的建立和工作流程,又详细介绍了当天需要家访的申奶奶的个人情况和所需的帮助。申奶奶是肺癌晚期,性格坚强、有主见,老伴去世多年,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先天残疾,访谈时曾担心自己走后大儿子的照护问题。
宁养院有出诊专用车和专职司机,经过半小时车程,我们来到了申奶奶家,知道我们要来的申奶奶让家人提前打开房门,我们走进客厅,申奶奶躺在躺椅上,一件薄薄的毛毯搭在她的身上。看见我们来了,奶奶连忙解释道“真是不好意思,我不能起来,前几天感冒了,不能迎接你们了”,贾老师幽默地回应:“不能起来也挺好的,要不您总是要起身相迎还相送,我们都不忍心的。”接着介绍访视人员朱老师和我,“奶奶,这是您来自东北的老乡,听说您的事,专程要过来看望您的,想听听您说说以前的事;还有一个河北的老师也是特地来看您的,想听听您经历的故事。”朱老师探着身子握住老人家的手,依坐在她的身旁,用家乡话问候“奶奶您好”。
老人家瞬间来了精神,给我们讲起了她的生平经历,奶奶原籍是东北的,1962年,奶奶18岁,去北京上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机械厂,表现优秀获得过“三八红旗手”,后来要支援三线,就来到了成都,奶奶讲了好多故事,讲了小时遇到过日本兵,亲眼见到日本人的凶残,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人们艰苦的生活环境,文革时期的艰难岁月,儿子漫漫的求医经历。在奶奶的讲述中有过泪光,有过欣慰,有过感恩。我感受到她对生活向上的精神,也是我们年轻人需要学习的地方。老人家拿着药说:“只要我身上不痛,睡得好,生活就好过。”我对这句话颇为震动,这是一个癌症晚期患者的心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很难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患者疾病背后的故事;家居陪伴让我真切看到患者的生命故事,以及患者在回忆自己故事的那种生命感。
从“贡献的双向”谈宁养家访
这次宁养院家居访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触动,在临床上从没有这样静下心来与患者这样深入地交谈,记得叙事护理中李春老师说过“贡献是双向的”,在与申奶奶的访谈中,我们给申奶奶带来了舒适和希望,我们也从申奶奶的生平经历中获益很多。
随着全国老龄化的增速发展,家居访谈是我国医疗服务一项延伸服务,不仅可以减少病患就医时的奔波劳苦,还大大方便老年人及特殊疾病患者的方便就医,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感谢宁养院每一位工作人员辛苦付出,听贾老师说宁养院里的需要家居服务的人很多,所以需要链接许多社会资源参与宁养服务,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来关心宁养院,来到宁养院做义工,献出爱心提升自我。
想起《爱的奉献》这首歌,就以其歌词结束我此次家访的心得分享:
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这是生命的源泉
再没有心的沙漠
再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笔者 (右) 在宁养院门前留影
文:王俊梅/编辑:贾艳皊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