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0日下午3时,由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办公室 (简称:宁养办) 组织的视频会议课程《音乐治疗于缓和疗护之临床运用》如期举行。无论从何种角度,我是喜欢成功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刘又瑄音乐治疗师分享的这个课程的,作为一个专业的音乐治疗师,却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系统的音乐治疗理论知识和实践打磨成一个通识的教育课程,分享给宁养医疗团队人员。这样,作为医疗系统的医护人员,我们也可从其中的分享中获得很多临床工作的启发。
音乐治疗作为一个治疗手段,如何嵌入在患者的生命中?刘老师首先以我们医疗系统熟悉的医疗治疗路径作为类比让我们理解音乐治疗的嵌入路径。课程讲述中的个案分享让我们对音乐治疗有一种体验式的观感,她随意竖起吉他拨弄弦音,轻声哼唱,都在不经意间显示出她的音乐功底,讲课声音平和又带有一种恬淡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与容器
当刘老师说:“音乐描绘了无法以言语诠释的事物,也传达了那些无法保持寂静的内在情感。”这会让我想起去年曾服务一个呼吸困难的患者,在家中用制氧机持续氧疗维持日常生活。
家访时,患者坐在轮椅上,她问我:“我这样氧气吸着,呼吸还那么费力,我一直这样难受吗?”我回答:“不一定。”家访中,我试探性地表达对她的同理,在呼吸费力但思维又很清晰的情况下,消磨时间是一件很挑战人的事情。她对我表达的这个观点,用两次竖起大拇指表达她的肯定。我于是建议说:“我平时喜欢听冥想音乐,这是我喜欢的其中一首音乐,我播放一下,你听听,你喜欢不?”患者听到我这样说,立刻举起双臂配合我播放的音乐。当我把音乐播放完毕时,她很认真地问我这音乐是哪里来的,可否下载给她。那时,我知道,她是喜欢这首音乐的。

笔者(左) 与患者一起聆听冥想音乐
按照刘老师对音乐治疗的分享,从广义上来说,我这个建议患者听音乐并播放音乐的过程,便属于音乐治疗的范畴。音乐治疗如何用在安宁疗护领域?刘老师说,要了解患者的背景信息,她患有什么疾病,她患病多长时间了,目前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子等等。也就是说,尽量了解她目前的心灵背景是否适合音乐治疗,或者某种音乐能否作为一个容器来盛装她内心的情感?刘老师多次说,音乐治疗是过程导向的,我似乎能感知到,对于一个呼吸费力、坐在床边吸氧的患者来说,我的这段冥想音乐正好可以作为一个容器,盛装起她那些无法保持寂静的内在情感。
音乐、叙事与生命回顾
课程中,刘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在听到海浪的音乐声全身发抖,后来发现这个声音触发她记忆中家族非自然离世事件。音乐是一个容器,它有时像一把钥匙,封存着人的情感记忆。就如在尊严疗法中,“虚拟相册”作为一个视觉符号,可以唤起患者的情感记忆,在音乐治疗中,音乐作为声音符号,也可以唤起患者的情感连接。
音乐唤起情感记忆至少带给我们临床陪伴者一个启发。当听了一首歌曲,如果患者动了情,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询问:“刚才看到您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流泪了,您能告诉我是什么具体的原因让您流泪了吗?”这样,我们就可以引领患者从音乐空间到达了叙事空间和生命回顾空间。与尊严疗法不同的是,虚拟相册的使用,是我们让患者主动回忆一个画面,而音乐作为一个符号,也许是我们无意中给出的一段声音,就可以勾连起患者的一段情感触动,开启患者的一个生命叙事空间。
在音乐治疗技巧中,刘老师谈到以口语为主的技巧配合音乐。包括音乐为主的咨询、歌词分析、音乐生命回顾、在音乐礼物中留心只言片语以及治疗性的音乐课程。对于没有音乐治疗系统知识的医护人员来讲,我们也可以从这个技巧中获得启发,不以音乐治疗为主导,而是用音乐作为一个引桥,辅助患者叙事和生命回顾。在生命回顾中,不仅可以问有哪些事件带给患者深刻的印象。我们同样可以问,有哪一首歌给患者深刻的记忆,这样就为生命回顾开启更多的导入路径。

刘又瑄音乐治疗师在宁养办组织的线上会议的分享
谈到留给家人什么礼物时,刘老师的那个患者为母亲留下一首以《爱的奉献》改写的歌的案例也给我带来很多启发。我们临床陪伴工作中,即使没有系统的音乐治疗师培训,同样可以以一首歌的歌词为突破口,通过与患者一起改写歌词,给家人留下一个歌曲礼物,这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想到去尝试的。歌词一经被患者改写和创作,就带有患者生命的痕迹,永远留在家人的记忆里。
在临床陪伴中,音乐治疗不是一种必须的手段,但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让疾痛中的患者在与时间的共处中,体验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生命。
宁养公众号相关链接 (2023年7月3日):
https://mp.weixin.qq.com/s/D6rr1rU3sFzted1JTbAtkg
文:贾艳皊
图:授课图片已得刘又瑄音乐治疗师同意使用、另一张配图由笔者提供。
本文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请勿擅自修改文章内容及配图,以尊重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