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对死亡理性接纳下的生命留恋 (成都宁养院护师 贾艳皊)
发布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3-6-30
我喜欢向来宁养院学习的学员推荐安宁疗护相关书籍,包括不厌其烦地推荐宁养办每年用作宁养院读书会之用的书籍。
不是单单推荐给学员,我本身也在读。今年有我们读书会的书籍有一本是欧文亚隆与他的妻子合著的《死亡与生命手记》,他们所写的是其妻子在生命最后一年的生活。每篇文章都标记着所写的月份。今天是6月的最后一天,我内心笃定地要把这本书中6月所写的文章再读一遍,因为我想在同样的季节里体验病者在那个时刻的生命思考。早晨,6:50到宁养院,7点5分开始读《挫折与希望》这篇。或许是因为早上读的原因,内心有一种阅读的愉悦感。
最后的夏天
当读完这篇文章后,合上书本,浮在记忆最前台的是篇末“这会是我最后的夏天吗?”这句话。在我的记忆中,我最讨厌夏天。因为夏天常让我汗流浃背,每当汗流浃背时,总夹杂着一种“落水狗”般的羞辱感。所以,即便夏天有栀子花、茉莉花和白兰花的香味,我对夏天的厌恶仍大于好感。但当我读到玛丽莲说“这会是我最后的夏天吗?”时,心中便升起了对夏日的一种甜蜜的好感来。是啊,当我认为这是我的最后一个夏天的时候,我是珍惜夏天的,不再是因为它让我“汗流浃背”,而是因为我对日光下生命的这种珍惜吧。
玛丽莲家人带来的安慰
认真阅读《死亡与生命手记》,除了个人生命上的获益外,作为安宁疗护的从业人员,我关注的还有一位老年生命末期患者的所思所想:她对生命的态度、对疾病和治疗的态度以及她生命末期的担心、安慰和支持力量。玛丽莲,一个有名作家,一位87岁的患病老人,在延长生命和治疗痛苦的困境里生活的过程中,有哪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共性和个性部分。在《挫折与希望》这篇,她不仅表达儿女成才和对自己五个孙子和孙女学有所长的安慰感,也有对看不到三个小孙子孙女长大成人的不可接受感,更深一层的还有担心他们可能记不得自己的那种淡淡的失落,那是一种自己在后代中消失的感觉。
末期患者的自我完整性
疾病生活中铺展开来的除了对爱人欧文·亚隆身体健康情况的担心外,玛丽莲写了一笔是她可以在许多地方找回自己,包括书写的地方和非书写的地方。什么是找回自己?这就是尊严疗法中看重的一个部分,保持自我的完整性。在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在许多地方找回自己,就是可以在许多地方保持自我的完整性。对于玛丽莲来说,6月的她还可以回邮件,还可以整理欧文·亚隆的书籍等等。这一点对保持玛丽莲活着的希望很重要。因此她在疾病和治疗带来的副作用的痛苦中,努力想着有趣的事情对抗痛苦坚持活下去。读到此,就会想起安宁疗护服务中,我们一直以鼓励患者和家人给予患者做事的机会为服务理念,鼓励患者痛苦时,多想想生命中令自己愉快的事件,提高患者与痛苦做斗争的勇气,增强其活下去的力量。
对死亡理性接纳下的生命留恋
尽管对活下去存有希望,但也不是竭尽全力地活着。玛丽莲一边回忆这一生令其安慰的地方来面对死亡,一边以自己能接受的治疗方式接受治疗。
虽然对生有希望,会为化疗后一顿饭而感到愉悦,会为能做一些工作而感到欣慰。文末一句通过“这是我最后一个夏天吗?”的问话,折射出对生的留恋,但又以《传道书》中的“凡事有定期”,把生死交托给更宏大的不可把握的力量,对生的留恋的同时,又保有一份对死亡的理性接纳。

注:图片,作者自行拍摄。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