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养院学习期间,对宁养服务患者郑阿姨进行了一次家访。
郑阿姨的爱人李叔叔在小区门外迎接我们,我们拐进了宁静有序的小区,嘈杂的市区瞬间远离。当电梯到达30楼,郑阿姨的家门敞开着迎接我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过道尽头的书架,整齐的书静静地摆在透明的书架上,显示出主人家一种阅尽千帆的睿智感。过道左侧是那稍显拥挤但有序的餐厅,温馨的粉色的窗帘给人一种温暖和恬静。
郑阿姨迎声走出来,笑容满满,一个随和而又矍铄的老人家,完全看不出肿瘤晚期患者的模样。穿过大厅走近阿姨的卧室,发现虽然家里东西很多,但都能分门别类地放置,不是近乎完美的整齐,而是一种舒适的整洁。
“阿姨,家里有孩子,东西也蛮多的,平时东西是怎么维持秩序的呢?”
“我们会把东西分类放置,跟家里人约定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重要的是带领孩子们一起来打扫,长期以来,孩子得到了锻炼,也养成了收拾物品和维持秩序的好习惯。”
“刘叔叔,您那么忙,学烹饪,还出书了呀?是什么激励您做这个事情的呢?”
“一开始也不是为出书,以前都是阿姨做饭,她生病后,我就学习烹饪,菜谱总是记不住,学习烹饪课,就把课上学习的做成笔记,然后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进行了改善。后面很多朋友向我索要我的烹饪笔记,就想着编一本书方便大家传阅。第一批的三百本很快就被大家抢空了。我还编写了适合老年人的计算机的书呢。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目标,只是生活需要了,觉得还是有意义,就去做了。”
“刘叔叔,你画画得真传神,这是学了几年的画呢?您还要照顾阿姨,怎么能有时间完成这么多作品呢?”“我工作时很擅长工程画图,以为画画很容易,开始学习画画后才知道画工程图与画画还是有很多不同。也都是碎片化的时间来画的,我还学习了摄影呢。”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家里有癌症患者,可能家中时刻笼罩在疾病的阴霾里,使人很难开心的生活。传统印象中,对于老年人也有很多偏见,老了无用了,生活也将黯然失色。但李叔叔和郑阿姨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刻板印象。原来家里有老年肿瘤患者,家中依然会有色彩斑斓的生活。一次家访,一次视野的开阔。

笔者 (右1) 家访郑婆婆
文:张丽梅/编辑:贾艳皊
笔者来自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