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一晨医生 (陕西省人民医院宁养院-转科医生)
作为一名介入科医生,当手术室的无影灯亮起,导管在血管中穿行,介入科医生便是与死神争夺时间的战士。往年的医师节,我曾与同事们分享做介入手术成功的喜悦、技术的精进,在庆贺中感受职业荣光——那时,“医师节”于我而言,是技术成果的表彰,是职业价值的闪耀勋章。
然而,当脚步踏入宁养院的门槛,我踏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医疗场景。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抢救,没有抢救设备的嗡鸣,唯有对生命终末期深沉而细腻的陪伴。宁养疗护的核心,是减轻痛苦、维护尊严、协助患者与家人共度艰难时光。
王先生曾是介入科的“老熟人”,多次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对抗肿瘤。当疾病进展至终末期,剧烈的疼痛与顽固的腹水让他痛苦不堪。在宁养院,我们不再执着于对抗肿瘤本身,而是专注于缓解他的痛苦、宽慰他的心灵。通过精确的吗啡滴定方案,疼痛终于得以控制。最终,他在家中平静离世,家人虽然悲伤,却因充分的沟通与陪伴而少了遗憾。介入治疗曾为他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而宁养服务则守护了他生命旅程的最终尊严。
一位罹患恶性肿瘤、生命已至终末期的老人,病魔的长期折磨不仅摧毁了他的健康,似乎也成为了压垮其家庭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复杂的家庭矛盾在疾病的阴影下被放大、激化:妻子离去、子女疏远,曾经的家分崩离析。此刻躺在病床上的他,身体极度虚弱,生活完全依赖他人照料。环绕着他的,是一个因长期病痛负担、情感消耗或未解恩怨而变得支离破碎、关系紧张的家庭网络。他的遭遇使我认知到医学的局限:我们可以控制疼痛,却无法弥合破碎的关系,但也正因如此,宁养工作的神圣和重要性得以凸显。
宁养院如同一面澄澈的镜子,映照出医疗本质中常被忽略的维度:
介入科的战场以“治愈”或“控制”为目标。宁养院却教我领悟,“疗愈”在无法治愈时更为珍贵——疗心灵恐惧之伤,疗未了心愿之憾,疗关系破裂之痛。真正的医者价值,并非仅在战胜疾病时闪光,更在陪伴生命穿越幽谷的静默中彰显其深度。
精湛的介入技术是挽救生命的有力武器。然而,宁养实践让我深切体会到,若缺乏倾听的耐心、共情的能力和对个体价值观的尊重,再高超的技术也可能成为冰冷的工具。医疗的真谛,在于用“人文之心”温暖并指引“技术之手”。

宁养院医师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笔者 (左一) 在旁学习
患者的痛苦远非单一躯体症状。如王先生对未竟责任的牵挂,家庭关系的破碎,都是“整体痛苦”的一部分。宁养工作打开了我认知的视野,要求医生具备更敏锐的感知力,去看见并回应那些未被言说的、深藏心底的痛楚。
值此医师节来临之际,我对它的理解早已超越了往昔单纯的欢庆。它更像一面映照医者灵魂的镜子:
它不仅是职业荣光的展现,更是一个沉静回望、叩问初心的契机——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患者的心声?是否在追求技术进步时,依然紧握人文关怀的温暖?是否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给予了应有的尊重与呵护?
医师节的意义,在于肯定所有医疗形态的价值,无论是介入科力挽狂澜的雷霆手段,还是宁养院守护生命余晖的春风化雨。它们共同构成了照护人类生命与健康尊严的完整光谱。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庆祝过去的成就,更应庄严重申对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忠诚承诺,无论面对何种境况,都将患者福祉置于首位,运用知识、技术与人性的光辉,为生命保驾护航。
亲爱的医路同行者们,无论你执刀于紧张的手术台,守护在繁忙的病房,还是静默于宁养患者家里的床畔,你们每一次精准的操作、每一句温暖的问候、每一个专注的眼神,都是在为生命注入坚韧与希望。医师节,不仅有鲜花与掌声,更加深了我们内心的笃定与对职业信念的坚守。
愿我们永怀对生命的敬畏,永葆对医学的热忱,在技术精进的征途上不忘人文关怀的初心。在这条光荣而艰辛的医路上,我们彼此照亮,携手同行,让每一次心跳都被珍视,让每一段旅程都被温暖,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带着尊严走向终点。
原创声明
- 内文配图由陕西省人民医院宁养院提供,谨此致谢。
- 本文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请勿擅自修改文章内容及封面配图,以尊重知识产权。
宁养公众号相关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AM6sexlAeaUfLmwMoG3b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