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云霞护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宁养院)
一、启程:蓄势待发的专业求索
为深化宁养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团队专业素养,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办公室(下称:宁养办)精心策划,于2025年6月26日至29日,组织来自22家宁养院,共30位宁养同仁前往香港开展“香港与内地宁养服务交流及分享活动”。此次交流,承载着推动宁养事业发展、提升服务品质的重要使命。
在培训启程前,各项准备工作早已有序展开。每位参与宁养院同仁结合自身的岗位特点,制定了详实的学习目标与行动计划,明确了此次交流学习的重点方向。2025年6月17日,宁养办通过线上会议,细致入微地向宁养同仁讲解了赴港的注意事项。
6月26日上午,一场充满活力与期待的活动前座谈会在深圳召开。会上,同仁们热情洋溢地进行自我介绍,打破了彼此间的陌生感。大家共同强调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学习,充分利用此次难得的交流机会。轻松的破冰活动和精彩的节目表演让现场氛围迅速升温,进一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为后续行程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宁养院同仁分享学习目标与行动计划 (活动前座谈会,深圳)
二、学习:多元视角下的知识碰撞
6月26日下午,在3位宁养办同仁带领下,宁养院同仁满怀期待地抵达香港赛马会善宁之家。办理好住宿后,充实的培训课程随即开启。
香港赛马会善宁之家院长黄嘉然先生以生动的讲述,为大家呈现了香港纾缓服务的发展历程。从萌芽阶段的探索,到逐步走向成熟的体系构建,每一个阶段都让宁养同仁深切感受到香港在纾缓服务领域的不懈努力与创新实践。
善宁之家高级顾问劳思杰医生围绕严重疾病沟通及伦理问题展开深入讲解,并通过分享自身的经历,通过《严重疾病沟通指南》(Serious Illness Conversation Guide, SICG) 说明如何应用该指南中的沟通技巧,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在宁养服务中,沟通不仅是信息传递的桥梁,更是给予患者和家属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在艰难抉择中坚守生命尊严的关键所在。
课程结束后,宁养院同仁们参观了善宁之家。香港的临终照顾服务模式、细致的人文关怀理念,以及对生命尊严的极致尊重,都给宁养院同仁带来了强烈的触动。
6月27日,学习活动持续深入推进。善宁之家余伟明医生关于与病人和家属开展预设照顾计划 (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 讨论的课程,为宁养院同仁打开了新的工作思路。随后,在资深护师林咏芝的指导下,大家通过模拟练习,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了预设照顾计划的实施方法。在情景模拟中,宁养院同仁们切身感受到引导患者和家属思考并制定计划的过程,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离不开极大的耐心与同理心。当天下午的行程为白普理宁养中心的参观。该中心完善的设施、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以及对细节的追求,都为宁养院服务的实践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进一步拓宽了大家的视野。

香港赛马会善宁之家院长黄嘉然先生 (第2排,右4) 陪同宁养团队参访白普理宁养中心
(该中心莫医生,第2排,左4/张经理,第2排,左5)。另,本报道笔者 (第2排,左1)
6月28日上午,课程依旧精彩纷呈。资深护师林咏芝对家居纾缓照顾及在家离世的讲解,让宁养院同仁深刻认识到个案管理师及家庭在居家纾缓照护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宁养院同仁也学到了许多为居家患者提供专业、贴心护理服务的实用技巧,助力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安详离世。其后,余伟明医生讲解了关于纾缓治疗药物的应用,使大家更加明晰合理用药对于缓解患者痛苦、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意义。

善宁之家授课老师与全部宁养同仁合影留念
(第1排:高级顾问劳思杰医生,右3;余伟明医生,右4;资深护师林咏芝,右2;黄嘉然院长,左3)
三、交流:双向奔赴的思想盛宴
6月28日下午,此次交流活动的重头戏—宁养团队 (医生、护士、社工和义工) 的分享交流环节正式登场。活动现场近百名香港公众热情参与,与宁养院同仁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于生命关怀的对话,书写了一段跨越地域的生命守护篇章。
交流活动伊始,由解骅教授 (美国俄勒冈卫生健康大学教授/研究员,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办公室高级顾问) 主持。宁养办杨镇光主任率先以详实的数据与生动的服务画面全面介绍了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 (简称:宁养项目),他提到,宁养项目于2001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在全国29个省市设立43家宁养院,累计为逾26万名贫困终末期患者提供免费上门服务,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照护体系。他强调,“我们不仅关注患者的躯体痛苦,更致力于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身、心、社、灵的全方位支持。”

解骅教授 (第1排,右3) 主持宁养团队的分享交流。交流活动前宁养同仁与参会的公众合影留念

杨镇光主任介绍宁养项目
随后,分别来自7家宁养院的代表分享了宁养院服务中的专业智慧与人文温度。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宁养院魏天南主任 (医生) 围绕《医患对话:如何与存在严重用药焦虑的患者沟通》展开分享。她通过展示一段与肺癌晚期患者的沟通实录,解析了患者因对阿片类药物成瘾性的误解而抗拒治疗的心理机制。她特别提到,“每一句安慰的话语、每一个倾听的眼神,都是打破医患隔阂的钥匙。”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宁养院杜峰主任 (医生) 则带来《美沙酮在复杂性癌性疼痛中的应用》案例。他结合一位晚期癌痛患者的诊疗过程,详细阐述了美沙酮剂量滴定、不良反应处理及联合用药方案。杜主任强调“药物应用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需在镇痛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陕西省人民医院宁养院唐春卉医生聚焦《阿片类药物轮替在癌痛管理中的策略与应用》,她通过对比不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提出个体化轮替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新思路。
下面为3位医生分享在宁养服务中实践的经验。按次序为魏天南主任、杜峰主任、唐春卉医生。



护理领域的分享同样精彩纷呈,柳州市工人医院宁养院杨艳生护士以《护士在宁养服务中多种角色和职能的体现》为题,通过个案及日常工作的Vlog片段,展现了宁养院护士在宁养服务中为患者及其家属发挥着实施者、协调者、促进者的角色和职能。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冷佳俐护士则围绕《乳腺癌蕈状伤口患者的全人照护》,讲述了通过伤口护理结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的故事,展示了护理工作中技术与人文的结合。
下面为2位宁养院护士分享临床案例。按次序为杨艳生护士、冷佳俐护士。


在社工与义工服务板块,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宁养院社工刘诗颖以《宁养社工在团队模式中的作用》为主题,通过个案讲解,解析了社工如何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患者及家属处理情绪困扰,重建社会支持网络。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宁养院陈菁主任 (社工) 通过分享亲子互动、制作专属玩具、举办夏令营等方式,为处于生命末期的家庭及处于哀伤中的孩子注入温暖与力量的实践。最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宁养院义工李强讲述了义工团队如何陪伴夏令营中丧亲儿童、协助家庭照护的点滴日常。他感慨道:“在付出中收获感动,在陪伴中见证生命的坚韧。”
下面为社工和义工讲述他们如何运用其专业帮助宁养院患者和其家庭。按次序为刘诗颖社工、陈菁主任、李强义工。



宁养团队精彩的案例分享结束后,现场瞬间被热烈的氛围所笼罩,公众纷纷踊跃提问,例如:案例中末期患者有较大的癌性伤口,如何决定是否做负压引流治疗?个案中患者服用止痛药剂量大,是否可以考虑减量?医护人员付出这么多,自身压力如何解决等。炽热的提问引领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各宁养同仁逐一回答,把整个交流活动推向高潮。
香港赛马会善宁之家的一位同仁感慨道:“从各位的分享中,我看到了宁养院团队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能将服务做到如此细致,令人钦佩!”来自香港的义工则在分享环节中讲述了自己陪伴遗属处理身后事的经历,回应对宁养院服务的理解。在四小时的交流中,宁养院团队专业的素养、丰富的经验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公众。

香港公众向宁养院分享同仁提问
这场跨越地域的深度对话,不仅是专业经验的交流,更是人文精神的共鸣。宁养院团队展示了本土化实践成果,而香港公众通过近距离接触,加深了对宁养院服务的理解与认同。
四、总结:满载而归再启新程
6月29日上午,院长黄嘉然带来为晚期病人和家属提供心灵支持及面对病人和家属的哀伤辅导技巧课程。宁养院同仁通过理论学习和个案的讨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哀伤辅导在宁养服务中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在患者离世后,及时、有效的哀伤辅导能够帮助家属缓解悲痛,走出哀伤,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中午,黄嘉然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评价了内地宁养院同仁在交流活动中的积极表现,认为此次交流活动是两地在安宁疗护领域的一次成功对话与合作,促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与共同进步。
宁养院同仁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把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为更多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带去温暖与希望。同时,此次活动也为两地在安宁疗护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未来双方能够开展更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安宁疗护事业蓬勃发展,让生命的最后一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原创声明
- 内文配图由善宁之家、白普理宁养中心、参会的各地宁养院同仁、宁养办同仁提供,谨此致谢。
- 本文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请勿擅自修改文章内容及封面配图,以尊重知识产权。
宁养公众号相关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vEGjBYhS0ApZcFCgoDS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