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用无私的手,点燃他人生命之光--加入宁养义工
汕医宁养义工队“尊重生命”海报设计比赛
宁养新闻
大家齐参与——2012年世界姑息宁养日活动
发布单位:全国宁养办 发布时间:2012-9-7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已成为当下社会主要特征。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这些疾病均表现为相对缓慢的发展过程, 并伴随着身体和心理的痛苦,老年人群迫切需要姑息宁养服务。目前国内能够提供专业姑息宁养服务的机构很少,远不能满足需要。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长度同等重要。老年人,尤其是身患绝症的老人,生命的最后一站,需要来自家人的陪伴、呵护,需要专业人员的全人照顾,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2012世界姑息宁养日(World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Day)的主题是—— Living to the End - Palliative Care for an Ageing Population(中文暂译为:活出最后精彩——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姑息宁养服务),藉此呼吁社会关注老年人群的姑息宁养服务,让其享有精彩生活和尊严死亡的权利。

 

      国内目前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主,容量极其有限。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的32家宁养院分布于全国各地,服务对象中有相当比例是老年晚期癌症患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面向社会传播宁养服务理念、分享宁养服务经验,探索高质量、低成本的居家宁养服务模式,并加以推广,提升老年人口特别是绝症患者的福祉。在2012世界姑息宁养日来临之际,全国宁养办支持各地宁养院与本地机构合作,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与全世界的宁养服务同仁一起,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

 

一、活动主题:Living to the End - Palliative Care For an Ageing Population

活出最后精彩——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姑息宁养服务

二、活动时间:2012年10月13日(或可根据需要提前)

三、活动目标:提高社会对老年人口特别是癌症患者的关注度,重视其精彩生活和尊严死亡的权利,推广宁养服务理念

四、活动形式可包括社区宣传活动、团体宣教活动、联系媒体推出相关专题采访报道等,并鼓励各宁养院推出更多创意。

 

注:为提升活动成效,建议与当地相关社会服务机构、义工组织、媒体等合作举办活动,特别是与关爱老年人的慈善机构合作。

 

点击浏览世界姑息宁养日专题网站

 

附:世界姑息宁养日推荐电影、图书目录

推荐影片

《桃姐》

      桃姐(叶德娴饰)是侍候了李家数十年的老佣人,把第二代的少爷罗杰(刘德华饰)抚养成人。罗杰从事电影制片人,五十多岁了仍然独身,而桃姐也继续照顾罗杰,成为习惯……一日,桃姐如常到街市买菜,回寓所煲汤、做好满桌的饭菜,在等待从内地出差回家的罗杰,桃姐看着窗外的街景打发时间,不知不觉间却竟昏迷在地上……桃姐醒来时发现自己身在医院,桃姐是中风了!一边手臂不能活动自如,必须利用物理治疗尽量恢复活动能力。


  罗杰在百忙工作中为桃姐找合适老人院,期间巧遇昔日电影拍摄认识的草蜢哥(黄秋生饰),桃姐出院来到老人院,环境陌生,院友怪异,桃姐强装镇定。罗杰工余常到老人院探桃姐,主仆闲话家常一如母子,仍保持互相揶揄调侃习惯,桃姐嘴硬心甜,院友羡慕。


      罗杰特意带桃姐参加电影首映礼,桃姐首次刻意打扮准备,取收藏已久的名贵衣服出发赴会;首映礼上桃姐大开眼界,更终有机会见到电影明星,桃姐感叹自己有生之年已然无憾……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5977835/

《飞越老人院》

      续弦的老伴去世后,老葛(许还山饰)在非血缘关系的儿女家处境尴尬,而跟儿子(韩童生饰)的关系也始终没有松动。无奈之下,老葛辗转来到关山老人院,寻找当年同在一个单位的好友老周(吴天明饰)。老周热情开朗,平日里组织这里的老人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为了激励绝望的老葛重拾生活的信心,这群老伙伴们决定排练节目去天津参加比赛,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可是,衰老与疾病让院长(颜丙燕饰)无法下定决心开绿灯,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对老周他们的表演下了禁止令。


      即便如此,老人们也从未放弃。他们决定偷偷跑出老人院,寻找生命中纯粹的快乐与意义……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872244/

《遗愿清单》

      老富翁爱德华•科尔(杰克•尼克尔森Jack Nicholson 饰)近年来在公立医院的私有化改造事业中获利颇丰,他为节省成本,规定病房“一房两床”的做法颇受非议,但性格强势的科尔不以为意,岂料他不久被检查出罹患癌症,本欲入住单人病房的科尔在舆论压力下只得与另一位病人——老卡特(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 饰)同处一室。汽车修理技师老卡特博闻强识,将三个子女培养成才,但代价是牺牲了年轻时要做历史教授的梦想。曾经结婚多次如今却孤身一人的科尔逐渐对卡特产生了兴趣,两位老人在病房中结下了友谊。科尔偶然发现了卡特的“遗愿清单”,他决定运用自己的力量,让那些纸面上的疯狂构想一一实现,去发现人生的真正意义……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867345/

《大病人》

      著名的演员兼导演向井武平(三国连太郎饰)正在拍摄一部讲述夫妻俩同时罹患癌症,饱受病痛折磨的悲剧电影。现实中的向井嗜酒如命、放纵色欲,生活极其不规律。某天他突然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胃癌,只剩下不到一年的生命。原本打算分居的妻子万里子(宫本信子饰)只得用谎言搪塞,小心侍候病重的丈夫。


  第一次手术后不久,向井倒在片场,再次回到医院。他虽然保持乐观的性格,但偶然间仍得知自己的真实情况,精神备受打击。痛苦之至,向井甚至用片中女主角使用的方法自杀。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他恍惚间经历一场奇异之旅,并开始对人生有所感悟……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41091/

《入殓师》

      买了昂贵的大提琴,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小林大悟(本木雅弘饰),经历了4个月的管弦乐演奏,得到的却是“乐团解散”的噩耗与购买乐器的高昂债务。迫不得已,大悟与妻子美香(广末凉子饰)搬到老屋,过着清贫的日子。某日,一则广告吸引了大悟的注意:NK代理公司,帮助旅行,高薪短工时。大悟来到NK代理公司面试,社长佐佐木生荣(山崎努饰)二话不说就决定聘用大悟,但却对工作内容避而不谈。在大悟的再三追问下,佐佐木社长终于道明:是入殓(日语Nou Kan)工作!


  虽然心理上有所忌惮,高额的薪水还是令大悟接受了这份工作。但这样的工作对普通人谈何容易,一方面对遗体的不适,一方面又要对妻友隐瞒自己的工作,小林大悟不平凡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149806/

《无法触及》

      因为一次跳伞事故,白人富翁菲利普Philippe(弗朗索瓦·克鲁塞François Cluzet 饰)瘫痪在床,欲招聘一名全职陪护。由于薪酬高,应聘者云集,个个舌灿莲花,却无法打动他的心。直到黑人德希斯Driss(奥玛·赛Omar Sy 饰)的出现才让他作出决定。德希斯刚从监狱出来,背负家庭重担,一心只想寻张辞退信以申领救济金,而且他明显对女助理的兴趣要远大于这份工作。但是菲利普还是一眼相中了这个小伙子。于是,德希斯开始了一个月的试用期。虽然舒适的豪宅环境让他倍感虚荣,但是他仍面临很多挑战:不仅要为菲利普作身体复健,还得给他洗浴、灌肠、拆信、穿丝袜等。起初,两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大相径庭,但是,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他们成为了朋友……

 

      本片取材于真实事件,获2011年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弗朗索瓦·克鲁塞与奥玛·赛分享影帝桂冠。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786002/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母亲辞世,50多岁的女作家诃(司琴高娃饰)想起最后和母亲(黄素影饰)相处那些的日子,突然明白过来世界上最疼她的人去了。忙于自己事业和家庭的诃看到母亲老态龙钟的步态,恍惚的神情以及几乎失明的视力,突然意识到母亲老了。诃带母亲到医院检查,接着做完了脑部手术。手术很成功,视力很快恢复,可是母亲的情况却并未好转。由于缺乏锻炼,母亲的脑萎缩越来越严重,为了让母亲的病情得以控制,诃给母亲买回跑步机让母亲开始锻炼身体,母亲积极配合着诃各种近乎苛刻的要求,然而母亲的情况还是越来越糟……


      影片根据当代女作家张洁的同名长篇散文改编。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16565/

《我们天上见》

      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代的狂潮正渐渐退去热度。在南方某个古朴的小镇,小女孩蒋晓兰(朱一诺饰)和姥爷(朱旭饰)相依为命。晓兰的父母早年下放边疆,在学校她又因与“最大的阶级敌人”同姓而倍受欺负和排挤。破旧的小院是晓兰最为自由的天地,而家里的大衣柜则是她最后的避难之所。早年因战乱和疾病,姥爷几乎失去所有的亲人,因此这个调皮又善良的外孙女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时光缓缓流逝,细雨绵绵的小镇永远带着化不开的愁绪,渴望成为体操冠军的晓兰(姚君饰)一天天长大,而那个永远牵挂着她的姥爷却慢慢地老去……


  本片为著名影星蒋雯丽的导演处女作,也是人艺老演员朱旭的封镜之作。影片荣获2009第14届釜山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732800/

《海洋天堂》

      刚过21岁生日的大福(文章饰)是个孤独症患者,父亲王心诚(李连杰饰)在妻子去世后,一个人将大福养大,如今王心诚身患肝癌,自感时日无多,虽然楼下开小卖店的柴姨(朱媛媛饰)时常给这对父子无私的帮助,但如何安置大福的未来还是王心诚放不下的牵挂,他甚至有了和儿子一同赴死的想法。王心诚试图将大福送回培智学校,但是学校、福利院一连串的拒绝令他倍感失落。而且在大福的世界里,水是他最好的朋友,这个能像海豚一样畅游的孤独症患者也无法离开水族馆,在水族馆,大福结识了善良的杂技女子玲玲(桂纶镁饰),而王心诚急于教会大福生存的技巧,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004731/

《我们俩》

      冬天,在某个四合院孤孤单单生活的老太(金雅琴)迎来一个来北京求学的外地女孩(宫哲)。女孩想租老太离学校很近的房子,但嫌老太要价太高,老太一脸爱住不住的表情坚决不降价,女孩无奈租了下来,两人开始磕磕绊绊争吵不休的主客生活。无论是安装电话、缴纳电话费,还是点电炉、借用电冰箱,女孩都觉得老太在处处算计她,心里十分委屈,老太看她,也是一百个不顺眼。


      但日久生情,两人渐渐成了彼此的依靠。日子溜过春天、夏天,老太眼见女孩生活尤其恋爱中的喜怒哀乐,她晚年的孤独因为有女孩的陪伴冲淡了不少。秋天来临,女孩找到更好的住处,要离开老太,老太的精神一下子垮了下来。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756073/

《天伦之旅》

      年迈的弗兰克(罗伯特·德尼罗Rovert De Niro 饰)曾是给电线涂保护层的工人,他的工作保护了电线不受外界的侵蚀。对于自己的四个孩子,弗兰克同样是百般呵护,可是在妻子去世的8个月时间里,他发觉自己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弗兰克不顾医生的告戒,独自踏上了拜访四个孩子的旅程。

 

      然而,在弗兰克的心目中应该成为画家的小儿子不知所踪,大女儿Amy(凯特·贝金赛尔Kate Beckinsale 饰)的婚姻生活似乎并没有表面上那样幸福,本以为会是乐队指挥的儿子Robert(山姆·洛克威尔Sam Rockwell 饰)其实只是个鼓手,而从小就喜欢跳舞的女儿Rosie(德鲁·巴里摩尔Drew Barrymore 饰)似乎同样对父亲有所隐瞒。就这样,老弗兰克带着满腹的猜疑踏上归途。途中由于心脏病弗兰克住进医院,孩子们终于齐聚弗兰克的医床前,可是小儿子却依旧没有出现……


      本片翻拍自意大利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1990年的同名电影,主演罗伯特·德尼罗由于在本片中的出色表演,荣获第13届好莱坞电影节年度男主角奖。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41749/

 

推荐图书

《心的出路》

      我们来这世上都是要来学习生命的课题,但没有人能告诉你你的课题是什么,那要靠你自己去发掘,如同本书两位作者为我们发掘的心灵的十五堂课,这些人生课题不尽都是愉快的,但人生的质地却因此丰富起来。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一名精神科医师、医学博士,国际知名的生死学大师。她改变了数百万人处理死亡、面对临终病患的方式。她曾接受超过25个以上的荣誉博士学位,所写的著作已有二十种不同语言的译本。1995年,她中风瘫痪了。这位临终关怀大师面对自己的死亡时发现,她尚有未完之事:再写一本书,非关死亡,乃是谈论生命与生活。于是她和另一位临终关怀的专家戴维•凯思乐联手写出了这本被评为“充满生命真理与智慧”的著作。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775895/

《每天拥抱死亡》

      当您打开本书时,您会接触到一个特殊的群体――临终者。他们因为疾病、衰老、意外事件等不同原因而被“宣判” 了“死刑”。等待着死神随时降临;他们有各自的喜怒哀乐,未了的心愿,难解的心结。作者作为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的创办者,讲述了他和临终者之间生动感人的故事,告诉您死亡并不是一个遥远而可怕的话题,它是每天都在发生、都必须面对的事实,是每个人必经的“生命最后的成长”。了解死亡,珍爱生命,让生命在尊严、舒适、微笑、快乐中延伸并最终结束,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心愿和理想。

 

作者简介· · · · · ·

  李松堂,又名李伟。共和国同龄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附属高中,同年插队到内蒙古乌盟,任赤脚医生。1977年回京,曾任北京市教育局东城电教部主任。1987年创办中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关怀医院,任院长并兼任北京医学伦理学会临终关怀副主任委员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2001年,创办北京松堂斋博物馆并任馆长。著有《社会沃母――临终关怀的理论基础》《临终关怀学》及《临终关怀与伦理道德的思考》等论文。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79296/

《死前活一次》

(又称《生命的肖像》)

          1. 少有人会为死者拍照,显示人们对死亡的不安与不了解。本书大胆触碰这项「禁忌」,将生死肖像并列,使读者不得不「直视」死亡。


  2. 死亡是生命必然的终点,生者唯有把握生命,才能在死亡来临时少一点遗憾。
 

  3. 「临终关怀」的精神在于,让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藉由「疼痛控制」将病痛减到最少,保有尊严地度过生命最后时光。


  这就像把望远镜倒过来,你只能看到那些大块的东西:我是怎样生活的?我爱过谁?我得到什么?我错过什么?我还能做些什么?


      生与死本是自然递嬗的过程,然而在今日社会,死亡和死亡的过程脱离日常生活,变得隐密而不可言说。人们对死亡的认识变得模糊,因而心怀恐惧。然而,这个把我们带往未知世界的过程,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临终关怀医院是濒死者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的地方。住进院里的人,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回家,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们只有短暂的一段时间,可以为自己的生命做个总结,与自己和他人和解,面对死亡这个课题以及处理死后的问题。


  本书作者和摄影者走访德国数所临终关怀医院,和院中的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深谈,写成细腻的文字纪录。摄影者则分别为每个病人拍摄两张脸部特写;一张是即将画上句点的生命,另一张则是死亡的容颜。从这两张并列对比的照片,看到面对生命终点的仓皇、满足或哀伤,也看到死亡的平静。


      斯特莱太太在死前一个月,仍抱着坚定的求生意志。


      51岁的芭芭拉,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渴望母亲的爱。她在最后几个月常常梦到自己是个孩子。


      当死亡站在曹太太的门前,她变得更诚实。能够谈论自己的内心,对她是一种解脱。


      谈普林太太打定主意,直到最后一刻都带着清醒的理智,精心安排剩下的时间。


      好几个濒死病人没有机会和最亲密的人开诚布公地谈「死」这件事,他们来不及向对方说出爱。


      这些濒死者最后的愿望是什么?希望多活一些时候,希望死亡来得干脆而温柔一些,希望死亡不是一切的结束……在临终关怀医院,这些愿望并非完全不可能实现。


      在死亡来临前「真正的生活」,不但是濒死者的愿望,也是以为死亡很遥远的每个人,珍惜生命最好的方式。

 

作者简介· · · · · ·

贝雅特‧拉蔻塔﹙Beate Lakotta﹚
      生于1965年﹐现担任德国《明镜》周刊﹙Spiegel﹚科学编辑。摄影师华特‧谢尔斯﹙Walter Schels﹚生于1936年﹐以人物和动物的性格特质研究而闻名。他们在2003年于《明镜》周刊所发表的“死前再活一次”专题﹐因报导深入而获颁汉萨–米特奖﹙Hansel-Mieth-Preis﹚﹐以及联邦志工福利工作会所颁发的德国社会奖﹙Deutsche Sozialpreis﹚。华特‧谢尔斯的摄影作品并荣获2004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二奖。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103010/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62523/

《一碗阳春面的回忆》

      “阿姨,这碗阳春面,我跟弟弟只吃一半,剩下的可不可以包回去,给爸妈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周希諴博士的一个病人,一位直肠癌末期的妈妈婉如和他家人的故事:家境贫寒,连去看病的车钱都没有,有五个小孩子,两个小孩在资源班,清寒生活下能不忘感恩,小孩子们也因为传承了这种家教,共享一碗阳春面的精神,回馈于父母。他们懂得如何分享,他们深谙幸福人生四件事:感恩、忏悔、开心、道别。这种来自家人最温馨的支持,正是婉如在与末期癌症奋战中,唯一所能依靠的幸福!今天,你我的平凡生活需要的正是承载爱的教育和感恩精神的一碗阳春面和感受不平凡的小幸福的美好心灵。


      本书在台湾上市三个月销量超过10万册,总销量突破25万册,是一本震撼台湾、感动海外华人世界的超级畅销书。周杰伦倾情推荐“多买几本回家看:我不敢说会改变你,但它一定会让你知道:什么叫做——珍惜。”

 

作者简介· · · · · ·

      周希諴简介
      医学博士
      1960年生,台北市人。1986年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系毕业,日本国立冈山大学医学博士(1989年公费留学生),台湾中山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总医师·主治医师·主任,神经内科·安宁·急诊·重症医学科专科医师,台湾安宁缓和医学学会·安宁照顾协会理事,台湾安宁照顾基金会学术暨发展委员,台湾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安宁缓和病房主任,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系·医学研究所副教授,台湾中山医学中心癌症...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62129/

《追逐日光》

      时年53岁的尤金·奥凯利正处于人生和事业的巅峰。他担任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这家公司也是全美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他事业蒸蒸日上,生活美满,妻子、孩子、家庭和好友都让他感到欢欣愉悦。他也在脑中企划更美好的未来:准备下一次商务旅行,永续公司的长青基业,安排和妻子在一起的周末活动,参加女儿初二的开学仪式。


  然而,仿似晴天霹雳,在2005年5月,尤金·奥凯利被诊断为脑癌晚期,最多还能活上3到6个月。命运就是这般无常。他原本想象中的光明未来一下子就蒙上了阴影。他必须当机立断、改弦易辙,修改他原来的人生计划,拿出在高尔夫球场上为有多一点的打球时间而不时追逐日光的精神,好好把握住所剩无几的有生之日。


      这本书正是尤金·奥凯利人生最后旅程的告白。从得到确诊的消息到他辞世中间只有不到4个月,但是其中所记述的心路历程却让人久久难忘。

 

作者简介· · · · · ·

      尤金·奥凯利,在纽约市出生和长大。1972年进入毕马威,担任助理会计师,经过30多年的努力,于2002年4月成为毕马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并一直担任该职到2005年6月确诊前,后来保留了公司的资深合伙人一职。他于2005年9月10日辞世。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58741/

《幽谷伴行》

      「我们为什么在这?如何了解痛苦,以及从受苦中找寻意义?死亡是什么?死后又是什么模样?本书是本实用指南,让人了解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以及亲友如何陪伴他们走完这趟最后的旅程。」--赖瑞.R.丘吉尔(凡德比尔大学医疗伦理荣誉教授)

 

      这是一本家人及朋友、安宁照护工作者、宗教领袖、咨商师以及医疗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手册。

 

      让我们挚爱的人不孤单,因为我们一路相挺,直到尽头。

      透过本书建立心灵的桥,跨越之后,挚爱亲友的最终旅程,都会是丰富彼此人生及改变人生的冒险。

作者简介· · · · · ·

珍妮弗.萨顿.霍尔德(Jennifer Sutton Holder)
      于贝勒大学医学中心担任老人医学科驻院牧师,也是达拉斯圣公教教区牧师。

 

简恩.艾德瑞奇-克兰顿(Jann Aldredge-Clanton)
      贝勒大学医学中心肿瘤科的驻院牧师,着有《癌症病人咨商》(Counseling People with Cancer)。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0.1&id=17809372139

 

《当绿叶缓缓落下》

      《当绿叶缓缓落下:与生死学大师的最后对话》为国际级生死学大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临终前写就的最后一书。伊丽莎白在她生命的最后九年为身体瘫痪所苦,她曾多次说到自己已做好死亡的准备,并一直勇敢地活着。她曾在《论死亡与临终》(On Deathand Dying)一书中,提出临终的五个阶段:否定、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帮助人们学会接受死亡。《当绿叶缓缓落下:与生死学大师的最后对话》进一步指出此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走过伤痛。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33405/

《最后12天的生命之旅》

      奥斯卡是一名罹患癌症的10岁小男孩。在医院志工玫瑰奶奶的鼓励下,他开始每天写信给上帝,抒发自己内心的话。12封信代表奥斯卡在世的最后12日,每封信也代表着10年的时光。透过这些书信,小男孩得以想象自己历经了人生各个阶段,对人生不再有任何遗憾;透过这些书信,小男孩打开了心扉,化解了对父母的不谅解,重新找回亲情。


      这12天或许是临终前的12天,小男孩纯真、童稚的言语,和玫瑰奶奶建立的情感关系,都使我们了解生命的意义;这12天也让爱在生命中成长。


      作者简介
      艾力克•埃马纽埃尔•史密特(Eric-Emmanuel Schmitt)
      法国知名小说家和剧作家。1993年的作品访客(Le visiteur)获得莫里哀戏剧三大奖项,奠定剧作家的地位。此剧作已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演出。1994年以《利己教派》(La secte des egoistes)一书荣获最佳小说奖。2001年所有剧作荣获法兰西学院戏剧奖。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已传至全球30多个国家。


      《最后12天的生命之旅》在法国甫出版即获各方佳评,销售已超过40万册,至今仍高居法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上。并改编为舞台剧,由86岁的女星Danielle Darrieux一人独立诠释此剧。法国医学院为感谢作者以疾病为灵感而写出这本动人的小说,特别将Jean-Bernard奖第一届得主颁给他。这是作者在台湾出版的第一本小说。故事温馨感人,是您不可错过的生命哲学小书。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363025/

《不要惧怕》

      人人害怕遭遇意外事件、恐怖攻击;害怕疾病与死亡;害怕孤独与悲伤……


      本书不但讲述了多位平凡的男女老少如何得到力量克服深层恐惧的经历,更穿插了托尔斯泰、狄更斯、克尔凯郭尔等人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本书将帮助读者产生坚定的信念:即使身处焦虑时代,亦能将生命发挥到极致,安然面对人生各样危机与挑战!
 

作者简介· · · · · ·

      约安·克里斯托福·阿诺德,知名的社会评论家、和平工作者、资深的辅导者和多本畅销书作者。三十多年来,多次陪伴面对人生各种重大危机的临终病患者,监狱囚犯和青少年。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76913/

《直视骄阳》

      让最深沉的痛,写最温柔的诗。

 

      史铁生毕淑敏陆晓娅曾奇峰联袂推荐


      其实,死,不过是活着的时候的一种想法。谁想它想得发抖了,谁就输了,谁想它想得坦然镇定了,谁就赢了......要是你先就对它说"不",固执地对它说"不",你不仅一无所得,反而会焦躁不安、恐惧倍加,终生受它的伤害。其实所有的困境,包括死,都是借助于你自己的这种恐慌来伤害你的。


  ——史铁生


      死亡如同骄阳,难以直视又无所不在。本书为75岁高龄的心理治疗大师亚隆医生,面对日益迫近的自身死亡所进行的深入思考和真情告白,饱含对生命的达观和眷恋。字里行间中的勇敢与博爱,睿智与从容,对所有珍惜生活又勤于探索的人们来说,都是宝贵箴言。


  ——毕淑敏


      决不枯燥,决不深奥,决不做作,让你欲罢不能,让你泪流满面,让你豁然开朗,让你会心大笑——亚隆就有这样的本事,带着温暖和智慧,让你和他共同直面死亡。你可以不接受他的邀请,但一旦打开《直视骄阳》,走上对死亡的探索之旅,你就会得到启迪、陪伴和治疗——既然没有人能改变必死的命运,就也没有人不存在死亡的焦虑。对死亡的恐惧如影随形,一直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和它握手,因为向死而生教会我们活出意义,活在当下。


  ——陆晓娅


      生命的终点在明确而坚定地等候着,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空内追求无限:无限地扩大对生命的感受。愚人在死亡面前变得混乱,智者在死亡面前会更加清醒。亚隆站在生命的巅峰向我们讲述关于死亡的一切。读他的文字,不会增加我们的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增加我们活着的清晰度。实际上这已经足够了,因为我们都不喜欢永生中的无聊,而喜欢短暂中的精彩。


  ——曾奇峰

作者简介· · · · · ·

      Irvin D. Yalom,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心理治疗界公认的大师、纽约时报畅销小说家,著有《爱情刽子手》、《当尼采哭泣》等畅销心理小说,以及《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日益亲近》等心理治疗经典。


      作者以七十五岁高龄探讨人们心中普遍存在却又被长期否认和压抑的死亡恐惧。书中除二十三个实际案例和许多文学名著、电影作品中的例子以外,作者还以一位普通老者的身份对内心的死亡恐惧进行了自我表露和深刻剖析,非常难得。


      全书论述深入浅出,切中肯綮,书中介绍的应对死亡恐惧的各种观念生动具体,易懂易行。面对死亡的战栗经作者笔锋描过,顿时融为拂面春风,令读者不仅在文字上感受愉悦,在心灵上更是豁然开朗:“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298988/

《最后的尊严》

      本书以冷静、理智的笔触,描述了十数位癌症末斯病人的临终故事,作为一名癌症临床医生,本书作者目击了数百名病人的死亡过程,他将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告诉你他的思考与体会。

作者:(日)山崎章郎/ 林真美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00429/

《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

      美丽、活泼、聪慧的女子崔雅,三十六岁邂逅肯·威尔伯.彼此一见钟情,于是喜结良缘。然而就在婚礼前夕,崔雅却发现患了乳癌,于是一份浪漫而美好的因缘,引发出了两人共同挑战病魔的故事。他们煎熬过五年时间,因肿瘤恶化.终而不治。在这五年的艰难岁月里,夫妻各有各的痛苦和恐惧,也各有各的付出;而相互的伤害、痛恨、怨怼,借由静修与修行在相互的超越中消融,并且升华到慈悲与智慧……在这个过程中,病者的身体虽受尽折磨,而心却能自在、愉悦、充满生命力,甚至有余力慈悲地回馈,读来令人动容。


      在这部死亡日记中,女主人公的叙述与男主人公的解说浑然交织为一体,宛如对话、交流。相互解读,使其内心体验成为真实的生命经验。

 

作者简介· · · · · ·

      肯·威尔伯是美国后人本心理学家、哲学家。其重要著作有:《万法简史》、《意识光谱》、《性、生态与灵性》等十余种。

目录······

引言
第一章从认识死亡开始
第二章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
第三章“绝症”不能绝望
第四章珍爰生命远离自杀
第五章在超越中体悟人生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761759/

《我的死亡谁做主》

     《我的死亡谁做主》内容简介:这是一个人人都要经历、家家都有人经历的过程。怎样告别美好人生?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人不能安详离去,反而要忍受心脏按摩、气管插管、心脏电击等惊心动魄的抢救。即使挽回生命,也可能只是依赖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的毫无生存质量的植物人状态……《我的死亡谁做主》怀着对生命过程的敬畏、对生命尊严的维护,科学严谨地探讨了来自民间的“生前预嘱”,希望更多人了解在生命末期放弃抢救也是一种权利。

 

作者简介· · · · · ·

作者罗点点:曾经是一位很好心血管内科医生。现在是一个过着写作生活,并希望在写作中使普通的人性保持原形的女人。


      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的评价:这本书把“死亡”这个最难以启齿的问题说得那么透彻明白,像跟隔壁大妈唠家常一样,把这个中国人讳莫如深的话题聊得那么自然得体,同时也给所有理智而聪慧的中国人指明了一条为生命寻找尊严的道路。


      全国政协委员陶斯亮2010年两会提案《倡导生前预嘱,实现科学人道主义》:“我本人就是一个‘生前预嘱’的拥护者和实践者,六年前就写好了“生前预嘱”。1998年我母亲弥留前,为了她的仪容和尊严,我就坚决拒绝给她上任何生命支持系统。

 

      《我的死亡谁做主》是一本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人也能看懂的书,或者说,其实这书就是写给大众的,而且书中探讨的是“死亡”。该书由中国首个倡导“尊严死”的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集体创作,站长罗点点曾经是一名医生,书里供稿的人也都是医生。新书发布会现场,卫生部黄洁夫副部长,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因救醒深度昏迷的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而声名大噪的医生凌锋等人参加。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923151/

《陪伴生命》

      人类自古以来,都不断的在探讨生的意义与死的归宿。本书融合了超个人心理学及很多东西方的传统智慧,从中探究死亡与临终的奥秘。作为一名有着近10年经验的临终陪护者,作者并没有将“死亡”流于空谈或过于抽象,而是从临终病人的实际经历中,深度探讨了死亡、修行与心灵成长的紧密关系,印证临终是灵性的巅峰体验,可以感觉到从所未有的超越、喜悦与圆满。她给了我们全新的眼光来看待死亡和生命,体会本性的内在光芒。


      辛格在提供有关死亡与临终的身心灵地图上,堪称钜细靡遗、成就卓绝。相较于《西藏度亡经》和《西藏生死书》所论,令一般人有遥不可及之感,本书的论述则属平易近人,让人得与现实的经验连结。本书可以被看成是联系库伯勒-罗斯《死亡与临终》等一般临终论说,与《西藏生死书》等宗教心理研究之间的桥梁。


      这是对死亡最近距离的观察,但带给我们的不是死亡的阴霾与恐惧,而是悟透生死后的清朗达观。通过了解死亡,我们更能全然、自在地活着。 

 

作者简介· · · · · ·

      凯瑟琳•辛格(Kathleen Dowling Singh),美国超个人心理学及各种灵性传统的专家。从事安宁疗护的工作。她说自己之所以有幸从事这个工作,除了超个人心理学背景的启蒙,以及持续三十年以上默观经验的帮助,还得归功于1974年康涅狄格州沸沸腾腾的安宁疗护运动,她深深感动于:“生命走到尽头之际,人终究能朝向灵性发展而去。”


      她从超个人心理学的角度,依据长期在佛罗里达医院,曾为几百位临终病患从事临终关怀的经验,将临终、修行、灵性成长三者之间整合,以融合生命转化与生死大事的关系。写就了《陪伴生命》一书。


      目前,凯瑟琳•辛格除了持续陪伴临终病患走上恩宠满溢的回归旅程,也积极参与各种推动安宁照护的运动、演讲,和观众分享她的经验。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46097/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
[社工活动]姑息医学大会首开先河 社会工作服务成功亮相 (点阅数:648687)
[世界宁养日]传承大医之爱,守望夕阳之美 (点阅数:149151)
[世界宁养日]宁养日社区宣传与观影活动 (点阅数:148571)
[世界宁养日]纪念世界宁养日,“人间有情”送乡村——山西宁养院 (点阅数:124279)
[世界宁养日]生命远行 真情相伴——暨兰州宁养院宣传活动 (点阅数:122061)
[社工活动]2015年宁养社工&义工赴港交流培训团 (点阅数:120508)
[社工活动](课程及讲师)香港医院管理局进修学院 ——「宁养服务」社工人员及资深义工交流课程 (点阅数:106158)
[世界宁养日]缤纷晚霞二十年、人间有爱“宁养”情 (点阅数:82479)
[社工活动]首届『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资格培训暨继续教育』项目--第十一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 (点阅数:72960)
[世界宁养日]人间有情,宁养有爱——用温情守护每一位需要的人 (点阅数: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