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 电话线连接的关心与陪伴 (湛江宁养院义工 谢思思)
发布单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5-6-5
这是我成为宁养义工的第二年,因为课程安排,有机会参与义工门诊服务,可以在电话慰问中与患者和家属交流。
在义工门诊服务中,我最大的感受便是“世事无常,尽力而为”。上次还在电话里与我谈笑风生的患者,这周却躺在病床上无精打采;前几天才领了药物的患者,我再次致电时患者却匆匆离世。我能做的其实并不多,不能像宁养医务工作者一样给患者减轻痛苦,只能通过电话里的温言细语中来安慰和缓解患者和家属们苦闷的心情。有时候我也会自我怀疑:这些平平无奇的聊天真的有用吗?真的有患者感到安慰吗?在一次电话慰问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位患者却对我说:“我的家人都忙,所以平时都没有什么人和我说话。今天跟你打电话电话聊聊天很开心。”即使这只是个不到十分钟的闲聊家常的电话。那个瞬间,心脏好像被羽毛挠了一下。人是群居动物,唯有在群体中感到被善待,被需要,与群体的联系愈发紧密,才能更好的感受生命的美好,重塑生命的意义。良好的电话慰问是满足双方的过程。患者觉得还是有很多人关心自己,得到心灵安慰;我们在慰问过程中感受到被需要,也找到人生的意义。
进行一场电话慰问不仅仅需要对患者的关心和了解,而且需要见微知著的细心和相关知识储备,比如关心对方日常的照护、心灵抚慰以及预期哀伤支持等。每次电话访问前都要充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根据相关病历资料和慰问记录做好准备;访问过程中要有耐心,关心病人情况,引导患者或家属宣泄内心情绪,给与同理、疏导及支持,必要时候碰到专业问题需转介给宁养院老师们来跟进和处理,电话慰问过后还要及时填写电话访问记录,整理患者信息,方便义工们下次跟进对患者的慰问。
在门诊服务过程中,我仍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我进行电话慰问时说话过于生硬,其次,知识储备尚且不足,对日常居家照护问题以及患者和家属们流露的哀伤情绪,没能很好给与支持和帮助。所以接下来,我还需要跟老师和同伴们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沟通技巧。
最后,我依旧不会忘记加入宁养的初心——“给您真诚,关心和爱”。我不会放弃前进的步伐,就像毛泽东诗中那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笔者在宁养院所在医院门诊宣传宁养服务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