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生命长河里的摆渡人 (山西省肿瘤医院宁养院义工 马嘉敏)
发布单位:山西省肿瘤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5-6-4
云端宁养义工服务交流论坛的三个小时,像一捧投入心湖的碎光,让宁养义工服务的轮廓在粼粼波光中愈发清晰。当各地义工的故事从屏幕中涌来,我忽然读懂,这份事业从来不是孤帆远航,而是千万双手在生命长河里共筑的摆渡船,载着爱与尊严,驶向温暖的彼岸。
最触动我的是山西省肿瘤医院宁养院“个案+小组+社区”模式里的数字:十二年、650位患者、1.8万小时服务。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650个家庭在黑夜里被点亮的灯。就像山西省肿瘤医院宁养院董芷宇义工介绍的“宁养守护 点亮生命-临终关怀义工服务项目”,义工们为临终患者提供“身心社灵”的全人关怀——当患者在艺术疗愈中用画笔写下“今天想多吃半碗饭”等瞬间让我明白,宁养义工服务的温度,藏在递到手中的热汤里,嵌在陪老人晒晒太阳的午后,更融在听他们絮叨年轻时往事的专注里。不是程式化的关怀,而是把“人”放在心尖上的珍视。
专家提到“技术理性”时,我想起陪伴的一位爷爷。他总把智能手环摘下来塞给我,说“想听你说话,不想听机器响”。这让我深刻认同到当我们讨论数字化工具如何提升效率时,更该守住的,是义工蹲下身与患者平视时的目光,是握住他们布满皱纹的手时传递的温度。就像武汉宁养院袁亭义工分享的“‘朝花夕拾’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案例,义工用钢笔陪老人记录生命故事,那些蘸着墨水的字迹,比任何电子文档都更滚烫——因为里面有呼吸,有心跳,有人间烟火气。
兰州宁养院令晓玲主任说“去者善终,留者善别”时,汕头宁养院义工温思敏的“微光陪伴”画面在我脑海浮现:义工们为临终患者清理房间改善居住环境、链接资源缓解经济压力,甚至为患者读诗,读到“你看那星光,是宇宙寄来的晚安”时,患者眼角滑落的泪,让整个房间都安静下来。原来告别可以不是悲伤的句点,而是用爱编织的星轨,让生者在回忆里依然能触摸到温暖。福州宁养院黄玉冰义工“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义工管理经验分享,更让我懂得,我们陪伴患者走过生命末期,他们也在用坚韧教会我们如何活着——比如那位总把橘子分给义工的奶奶,直到最后一刻都在说:“你们来了,我就开心。”
论坛结束时,窗外的天正好泛起暮色。忽然觉得,每个宁养义工都是提着灯笼的人,在生命的渡口照亮一段路。我们无法阻止潮水,但可以让每个靠岸的人记得:黑暗里有光,寒冷时有温度,离别时,爱从未消失。未来的日子,我想把论坛里听到的每声叹息、每次微笑都酿成养分,让自己成为更温暖的摆渡人——不是施舍般的给予,而是以生命为舟,与那些需要陪伴的灵魂,在人间的河流里,共享一段关于爱与尊严的航程。

笔者参加以线上形式举行的第四届宁养义工服务交流论坛时所摄
文:义工 马嘉敏/图:义工 刘筱瑶
编辑:侯蓉、辛丽艳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