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异木棉花开,记一次温暖的义工探访(韶关宁养院义工 刘秋银)
发布单位:粤北人民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5-11-7
2025年10月26日下午,我与莎莎、小林、小冯几位宁养义工伙伴们一同前往探望郑叔。出发前,老师特意提醒我们,郑叔是茂名人,日常讲粤语,建议会听会讲粤语的小伙伴去上门探访。我心里不禁有些忐忑,我虽来自茂名隔壁的湛江,却对粤语一窍不通。
然而,当我们踏入他家门的那一刻,紧张的情绪瞬间消散。郑叔和阿姨非常热情,他们一会儿讲粤语,一会儿讲普通话,两种语言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亲切的味道。神奇的是,我竟大半都能听懂,偶尔遇到他说的个别粤语词汇,需要靠猜一猜,而往往这一猜就像灯泡突然亮起,瞬间恍然大悟。

郑叔 (左三) 与宁养义工拉家常。本图为作者所摄
郑叔年轻时有过参军的经历,人生阅历极为丰富。他特别喜欢和我们分享他年轻时为国家奉献的故事,还兴致勃勃地和我们聊祖国的壮丽河山,询问我们各自的家乡。他说在他那个年代,湛江还是一个管辖范围很大的区域,言语间隐隐透露出自己也算半个湛江人。他饶有兴致地问我们叫什么名字,当同伴介绍自己叫莎莎时,他笑着说:“哎,这个好记,莎莎全国人民都喜欢嘛。”我们一开始都没反应过来,我瞪大了眼睛,突然一拍脑袋,“哦”了一声,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说的是孙颖莎呀!那一刻,欢快的笑声在房间里回荡。
阿姨在一旁忙前忙后,不停地给我们倒热茶,还热情地招呼我们吃水果、饼干和叉烧,时不时也加入到我们的聊天中,大家其乐融融,欢声笑语。郑叔就像家中亲切的长辈,给我们讲了许多人生道理。我们有时会打趣说:“嘿,叔,这话我奶奶说过/我爸也这么说。”他就会笑着回应:“哎,怎么都和我说得一样的。”他不仅幽默健谈,还跟我们分享了许多我们不熟悉的事情,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新知识。


郑叔家里有两座钟表很有年代感,一座是大圆钟,一座是有钟摆的挂钟,挂钟到了整点还会准时响起。他让我们帮忙看看时间准不准。我出门急忘了戴眼镜,他见我近视,竟愣是从铁盒子里翻出一副眼镜,坚持让我戴上试试,还说让我拿回去戴。我推脱不过,试戴了两三秒,只觉得头晕目眩,赶忙摘下,笑着说实在戴不了,毕竟每个人的眼睛不一样,戴着会晕。他这才作罢,笑着说那就算了。大家都被这有趣的小插曲逗得哈哈大笑。
11点的钟声敲响,他和阿姨与我们一起拍了合照。夫妻俩坚持把我们送到门口,我们连忙说不用送,在门口搭车就行。他却摆摆手说:“不碍事。”便和我们一起走了出去。等车的时候,外面的太阳暖洋洋的,照在身上格外舒服。小区里的异木棉花开得绚烂多姿,美不胜收。不知是谁,将飘落的异木棉花铺到小树的泥根上当作肥料。路口有一棵树,他指着它告诉我们那是他种的,已经有好些年头了。那棵树独特而好看,异木棉花掉落下来,挂在它的树枝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次探访——那短暂的陪伴,就像那挂在树上的异木棉花,温馨又美好,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我一直思考,宁养陪伴教会了我什么。慢慢的,在陪伴他们的过程中,我也寻找着答案。倾听他们的讲述,去感受他们的过去,阅人生百态后见自己。他们说出的话无人听无人接话,我们宁养义工来了,去听去接话;在融不进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生活里,老人家只能静待时光的日子里,我们宁养义工来了,带来欢乐与陪伴。我想,宁养陪伴就像异木棉花开,人一生如花,发芽含苞绽放凋落,我们义工是捡花瓣的人,让落花继续爱护小树。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