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五点左右,一位女士走进宁养院办公室。当时我正低头做事,见医疗助理小龚起身接待,便在旁静听。忍不住插嘴问:“家里谁生病了?”她望向我,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是我!”
虽知宁养服务对象不分年龄,但看着眼前这般年轻的患者,我心里还是忍不住“啊?”了一声,随即又问:“你家人呢?没和你一起来吗?”话音刚落,她的眼泪就吧嗒吧嗒掉了下来。我赶紧起身坐到她身边,一时有些不知所措,轻轻地拍拍她的手,递过纸巾......
等她情绪平复些,我查看了她手里的病历资料:35岁,罹患乳腺癌已有两年,最近疼痛加剧,在丈夫的催促下来医院复检,临床主治医师介绍她来申请宁养服务。
向她说明服务流程及所需资料后,我再次问起家人的情况。她说老公在瑞丽上班,没法陪她来。由于接受宁养服务需要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她拨通老公的电话后,把手机递给了我。
我向她老公介绍了服务内容,他有些犹豫:“等检查结果出来,带她住院做治疗。”挂断电话后,我对患者说:“你再和老公好好商量。如果决定住院,就先住院治疗,出院后再来申请;要是想接受宁养服务,就明天过来。”
看着她手里医生开的止痛药处方,我反复叮嘱她要按医嘱服药,独自一人时要注意安全。见她行走十分困难——后来才知道是骨转移所致,心里着实担心。
今天早上,她的爱人和小女儿陪着她一起走进了办公室。我问起决定,她爱人叹了口气:“主治医生说,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我着手为她办理宁养服务手续,也进一步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她 (患者) 是广东潮州人,十多年前与去广东打工的丈夫相识结婚。2018年怀二宝时,一家人回到德宏,丈夫在外打工赚钱,她守家照顾孩子。几年前刚盖起房子,她却病了,治病花了不少钱。为了还房贷、凑医药费,丈夫仍要在外拼命工作,没法随时陪在她身边,她拖着病体还要照顾孩子,就连看病也只能一个人来……听着这些,心里满是酸涩。
交代好相关事宜后,我注意到她六岁的二女儿正好奇地看着办公室墙上的疼痛评估脸谱图。
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除需要一个医疗服务团队的帮助外外,还需获得社会各层面的认可、支持与协助,而这位女士家庭情况特殊,平日里丈夫无法时刻陪伴、照顾,身边又有两个年幼的孩子。我告诉这位小女孩每个脸谱代表的疼痛程度,又让她看看妈妈的脸。这孩子很有灵性,一听就懂。我嘱咐她,回家后每天对照脸谱表看看妈妈,如果妈妈疼了,提醒妈妈给宁养院打电话……小女孩懂事地不停“嗯嗯”应着。
送走她们一家人时,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落在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上,小小的身影透着与年龄不太相符的认真。虽然生活给这个家庭压了太多重担,但此刻孩子的懂事、夫妻俩的相互支撑,像一点微光,落在宁养服务的日常里。
宁养服务的意义,不只是缓解病痛,还可让困境中的家庭能在彼此扶持中多一分底气。明天的阳光升起时,或许她们的路依然难走,但至少知道,身后有我们 (宁养院) 可以依靠。

笔者向患者的女儿解释脸谱的意思
注:图片使用已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