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温暖宁养,砥砺前行 (湛江宁养院义工 吴洋)
发布单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5-7-7
5月17日,兰州宁养院主办“第四届全国义工线上论坛”。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宁养义工服务团队,通过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探讨临终关怀的多维实践。
生命末章的温暖,诠释宁养服务的精神内核。兰州宁养院义工邓军鹏以“生命末章的温暖”为主题,深刻诠释了宁养服务的本质。他提出,宁养义工不仅是医疗照护的延伸,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在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我们传递的不仅是药物,更是希望与慰藉。”邓军鹏通过真实案例分享,展现了义工如何通过倾听、陪伴与个性化服务,帮助患者缓解痛苦、安顿心灵。他强调,宁养服务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患者在生命的终点感受到“被看见、被尊重、被温柔以待”。
居家服务的力量。从细节中传递关怀。武汉宁养院义工袁亭分享了罗杜夫妇的故事,这对年迈夫妻因癌症晚期成为宁养服务的对象。义工团队通过居家探访,为他们提供疼痛管理、心理疏导及生活协助。在最后一次服务中,罗杜夫妇特意佩戴大红花,以“戴花要戴大红花”的质朴语言表达对义工的感激。袁亭感慨道:“居家服务让关怀融入日常细节,一朵红花、一次握手,都能成为患者心中的光。”这一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宁养服务的核心在于“用微小行动点亮生命的温度”。
艺术疗愈,创新服务的多元探索。论坛中,多个义工团队展示了艺术与宁养结合的创新实践。汕头宁养院义工温思敏与患者郑伯伯、韶关宁养院义工赖庆日与李奶奶通过“舞蹈”建立情感联结,帮助患者重拾生活热情;德宏宁养院义工甘树芳与南昌宁养院义工司徒林峰利用音乐舒缓患者的焦虑;成都宁养院义工韩璐瑜作为非医学专业学生,通过自绘帆布包并捐赠给宁养院作义卖用,为宁养服务筹集资金。这些实践打破了传统服务框架,“艺术不仅是疗愈工具,还是跨越病痛的心灵桥梁”。
延伸关怀,从患者到家庭的系统支持。武汉宁养院义工李强老师提出的“阳光雨露计划”引发广泛共鸣。该计划聚焦晚期癌症患者的子女,通过夏令营活动为其提供心理支持与教育资源。“患者家属常被忽视,但他们同样承受着巨大的情感压力。”李老师强调,宁养服务需从个体延伸至家庭系统。“关怀的半径应不断扩大,让每个与疾病抗争的家庭都不再孤独。”
新媒体赋能,让宁养服务突破边界。新乡宁养院义工团队以“宁养路上爱不缺席”为主题,展示了如何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宁养知识、记录服务故事。短视频中患者与义工的互动画面,既普及了临终关怀理念,也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这一模式也为我们宁养义工服务队提供了新思路,“借助新媒体,我们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了解并加入宁养事业。”
此次论坛不仅是一次经验的汇聚,还是一盏指引前路的明灯。因为爱,我们相聚在一起,继续秉持着“敬畏生命,全人关怀”的初心,在宁养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笔者(第一排,右一)在会议上认真做笔记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