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从影视看安宁疗护 (成都宁养院-四川大学本科实习生 李亚茜)
发布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3-8-22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的诗句表达着一种平静自然的生死观,表现出面对死亡最美好的姿态。死得自然,死得安详、无痛无苦,这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社会需求。如何让人学会更好的面对死亡?目前的东方社会普遍回避死亡、拒绝死亡,大多数的人都没有面对死亡的良好方法和能力,但死亡并不会因恐惧和忌讳就停止脚步。《走过道谢、道歉,可以无憾道爱、道别》这本书让我深受触动,其中蕴含的生死思考和情感共鸣令我在读后找到了自我反思和成长的契机。
这本书是全台巡迴上百场热血讲师,老年医学、安宁缓和主治医师朱为民所著。朱医师通过25部电影,引出了32种生死思考,延引出医疗现场的生死所见,讲述他的病人的案例,帮助大家在人生的最后,好好道别,不留遗憾。有时他也就电影里呈现的问题作出讨论和医学纠正。如是否预立医疗决定?什么是“积极治疗”,什么是“不积极治疗”?什么是“放弃”,什么是“不放弃”?医疗决定可以改变吗?有哪些医疗选择供病人选?病人及家属为什么这样选择?选择过程是什么?等,他都有提出问题并作出他的思考和解释。这让我收获很多,了解更多医疗方面的知识,也对在死亡前的时间进行了思考。
面对死亡不是一个人的事,这关系到个人、家人、医护、社会等。这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也是医疗问题。朱医师提出,医护人员要更多地去了解病人的选择及选择的原因、过程。他强调病患和家属应该静下来思考:什么是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便是教人如何去面对死亡。如何让病人与家属面对死亡,还需要我们医生、照护团队的努力,去帮助患者消除疼痛,让他们开心、自主,平安离世,让临终不再悲伤,让生命来去从容。
这本书不仅有面对死亡的智慧,也有生命关怀的思考,让我对安宁疗护有了更深的理解。

文:李亚茜/编辑:贾艳皊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