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倾听,是照进生命深处的一束光 (德宏宁养院义工 张枝葵)
发布单位:德宏州人民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5-11-3
翻开我的宁养义工服务记录,那些定格的瞬间与转变,最终都指向了一个朴素而强大的力量——倾听。我曾以为,义工的服务是去做些什么......但这段旅程却告诉我,很多时候,最有力量的“做”,恰恰是安静地“听”。
初闻:倾听,是建立联结的起点
2025年7月份的第一次家访,我们为这个家庭拍摄“爱的留影”。客厅里,母女间的对话琐碎而温馨:“妈,头再歪我这边点,您这样最好看。”女儿在厨房感慨:“以前在外边特别想吃妈妈做的菜。”
那时,我们的倾听,是捕捉这些生活里的音符,是融入这个家庭的第一步。我们听到了女儿辞职归来的担当,听到了母亲通过厨艺传递的母爱,也听到了这个家庭在疾病阴影下,依然努力谱写的和谐乐章。倾听,让我们被接纳,让信任开始生根。
深听:倾听,是穿透沉默的解读
然而,生命的旋律并非总是和谐。8月底的那次探访,家中弥漫着压抑。母亲的焦虑与女儿的冷漠,像一堵无形的墙。这一次,我们的倾听,必须穿透沉默,去解读那些没有说出口的委屈与疲惫。我们分开交谈,我倾听开朗好胜的母亲内心深处对失去掌控的恐惧;社工谢安所老师则倾听那个用冷漠外壳保护自己、内心却无比敏感的00后女儿。我们听到了性格的冲突,听到了照护的压力,更听到了藏在“反话”背后,那份因深爱而彼此伤害的痛。我们没有评判,只是全然接纳地听。当情绪被听见,本身就是一种疗愈。离开时,母亲的笑容与女儿那条表示理解和感激的微信,便是倾听搭建起沟通之桥的最好证明。

笔者与患者女儿相约外出运动并鼓励她多参加社会活动
听见转变:倾听,是唤醒内在声音的共鸣
随着一次次的探访,我们的倾听,开始催生改变。9月份,我们欣喜地“听”到了女儿状态的转变——她的语调变得轻快,主动分享生活中的趣事,笑声也多了起来。在“彩虹大道”的晨光中,我扮演着一个纯粹的倾听者。她谈论童年、未来规划、出国的憧憬与家庭的琐事。我无需多言,只需用倾听为她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她能清晰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那份被压抑已久的、对生活的热爱与勇气。倾听,如同一面镜子,让她照见了自己的力量。

笔者和家属一起散步的芒市彩虹大道
听见核心:倾听,是照见伤痛的烛光
直到10月份的茶馆闲聊,倾听才引领我们触及了问题的核心。在氤氲的茶香中,女儿终于说出了心底最深的结——那份长期被“相克”的宿命论指责所带来的委屈与愤怒。这一刻,我所有的倾听都凝聚成了最深度的共情。我听着她积压已久的情感如河水般奔涌而出。此刻,任何建议都显得苍白,唯一要做的,就是让她的声音被完整地听见,让她的情绪被一个安全的空间所接纳和承载。当倾听照见了最隐秘的伤痛,她心里那个沉痛的结,仿佛才第一次被温柔地触碰。
尾声
在宁养院的服务,让我深刻体会到,倾听远不止用耳朵。它是用心去感受另一个生命的全部。我们倾听欢声笑语,也倾听沉默与叹息;我们倾听表面的冲突,更倾听心底无声的呼唤。
对于这些身处困境的家庭而言,一个全然的、不加评判的倾听者,本身就是一束照进生命深处的光。这束光,无法驱散所有阴霾,但它能告诉黑暗中的人:“我在这里,我听到了你的存在,你并不孤单。”
而这,正是我们所能给予的,最珍贵的陪伴。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