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饺子里的温度,是宁养之路的双向奔赴(德宏宁养院义工 尚翠莲)
发布单位:德宏州人民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5-8-14
推开那扇略显斑驳的门时,迎出来的患者姐姐穿着居家服,头发被一个发圈慵懒地挽在脑后,若不是脸色透着久病的苍白,根本不像个患病的人。她张罗着我们进屋,就是位热心待客的邻家大姐。
迎我们坐下后,问她最近睡得好不好,药按时吃了没,她笑着一一应着,手里的动作没停,说要给我们尝尝她包的饺子。我连忙说:“阿姐,别麻烦了,我们坐会儿就走。”她一边说一边利落地准备着:“不麻烦,你们好不容易来一次,一定要尝尝我的手艺,我以前可是个大厨师呢!”她的语气里带着不容拒绝:“坐着就好,你们能来,我就高兴!”
看着盒子里卧着一排排元宝似的饺子,边缘捏着整齐的褶子,像小姑娘裙摆上的花边,我们想上前搭把手,被她笑着推回来。姐姐站在灶台前,她的动作熟练又轻快,专注地用漏勺轻轻推动,饺子下锅时,沸水咕嘟咕嘟地唱着歌。
饺子上桌,胖乎乎的饺子们挤在一起,特制的柠檬和番茄蘸料调皮地直钻鼻腔。咬开饺子,鲜美的汤汁瞬间在嘴里散开。我鼻尖微微发颤,眼眶有些发热,姐姐坐在身旁静静地看着我们,自己没动筷子,只是笑着说:“多吃点,锅里还有。”
看着碗里的饺子热气腾腾,我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她时,她走路的力气都没有,躺在床上没什么精神,连吃没吃药都记不得,眼里满是落寞,而此刻,她眼里的光,比窗外的太阳还要亮。
43岁的人生,本应像枝繁叶茂的树,却在中途遇到了寒冬,可她没有蜷缩着等待凋零,反而用一碗饺子的温度,告诉我们:哪怕生命只剩寸寸光阴,也要认真地活。
回去的路上,同伴问:“你觉不觉得,今天我们更像被照顾的那个病人?”那碗饺子,暖了胃,更暖了我们的心。我心里一直回荡着姐姐那句话,“下次来,我给你们包牛肉馅的饺子。”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被病痛磨蚀的身体里,依然藏着最温柔的善意——她或许无法再为世界创造更多价值,却依然想用一碗饺子的温度,告诉我们: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那碗饺子的温度,会一直在我的记忆里。它让我明白,宁养义工的意义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那些在生命尽头依然努力发光的人,正用最朴素的方式,教会我什么是热爱,什么是珍惜,什么是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温暖。

患者亲手包的饺子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