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山路尽头的温暖回响(德宏宁养院社工 谢安所、义工 杨莉君)
发布单位:德宏州人民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5-8-6
前几天办公室里,义工翠莲提起周末可以休息,说有两份“爱的留影”相册该到患者家里送给他们了。义工飞能正好有空,我一口应下与他们同行。
周末,天刚蒙蒙亮,我们三个人已经踩着晨露出发了。车子在山路上颠簸,昨天下过雨的山路泥泞湿滑,窄得只能容一辆车通过。飞能紧握着方向盘,额角渗着细汗:“第一次开这种路,可得慢着点。”八点半终于到了第一位患者家,当老人和家属翻开相册,看着里面定格的笑脸时,眼里的光像山间的朝阳,瞬间驱散了赶路的疲惫。那些翻页的沙沙声里,藏着比山路更绵长的暖意。
从山上下来,时间尚早,我们决定顺路去看看那位一直牵挂的傣族大爹。车子刚停稳,就见院子里站着不少亲友,大爹的家人迎上来说:“今天请亲戚们来办场延寿祈福仪式,谢谢你们特意过来。”我跟着走进卧室,大爹正挣扎着要起身,连忙按住他:“您躺着就好,我们就是来看看。”他却执意要坐起来,小心地从枕头底下摸出止疼药,像捧着什么宝贝:“你们看,药都按时吃着呢。”
“没吃宁养院的药前,我天天疼得直叫唤,走不了路,饭也咽不下。”大爹拉着我的手,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轻快,“现在好了,晚上能睡安稳觉,饭也吃得香了。虽说还帮不上孩子们干活,能在家走走动动,我就知足了。”说罢,他颤巍巍地竖起大拇指。
看着大爹的样子,我忽然想起半个多月前那个忙碌的上午。临近下班时,医疗助理小龚对着电话一脸茫然,我接过听筒,果然传来带着浓重口音的傣语。电话那头是位热心大姐,她说村里的亲戚(也就是这位大爹)正被疼痛折磨,家人却因不了解宁养服务,觉得“这是放弃治疗”,迟迟不肯申请。“我家老人当年就受过宁养院的照顾,我知道这有多重要!”大姐的急切透过电流传来,我连忙请她帮忙联系大爹的儿子。
下午大姐就发来号码,我立刻拨通电话,一遍遍解释:“宁养服务不是放弃,是帮老人减轻痛苦,让他能有质量地生活。”第二天一早,尹梅香主任、陶婧护士和司机杨领东就驱车四十多公里去家访,下午大爹的儿孙就赶到院里取药。二十天里,从疼得彻夜难眠到能安稳吃饭,从卧床不起到能在院子里散步,老人的变化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宁养服务的意义。
返程时夕阳正浓,山路被染成温暖的橘色。我想起大爹的话,想起相册里的笑脸,忽然明白:总有人觉得宁养服务是“等待终点”,可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时刻——当疼痛消散,当笑容重现,当老人能再尝一口饭菜的香,这分明是在为生命找回尊严与滋味。
那些“睡得香了”“饭也甜了”的简单话语,是患者给我们的最高奖赏。就像今天走过的山路,再难走,只要尽头有需要的人,每一步就都有意义。

社工(中)与义工们探访山区患者后留影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