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我参加了“兰音疗愈”(兰州宁养院兰州大学文学院义工分队开展的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探访服务项目)的义工培训。
 
      说来,我认为这是一次离死亡与生命很近的机会。因为有关死亡的感受,还停留在小学时期,家里长辈离世的场景。它似乎离我的生活很遥远,这种安逸也慢慢让我淡化了对于人身为生命个体的感受。
 
      说来也巧,前些日子在半夜刷到有关宇宙科普的视频,我不禁感慨人是如此的渺小——短暂的几十年在宇宙进程里简直不值得一提。这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一种焦虑,人死了该何去何从?一想到意识消散以后,再也无法与这个世界产生联结,无法感知到生活的美好,一种恐惧感就悄然蔓延在我心头。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了解到了“兰音疗愈”这个项目,宣传简介里“癌症晚期”的字眼让我心头一颤。这意味着有一群人——即便我们素不相识——至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而他们的生命因为不可抗拒因素进入倒计时。但我也想,我或许能够借助这次机会,去慢慢为我心中的焦虑寻找一份可以纾解的心态。我觉得我还是经历的不够多,与其说是害怕死亡,更应该是不知如何面对一种“未知”的恐惧,没有人知道死亡后的感受。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去在意生前的事情?奔赴死亡本身这件事没有意义,但如果一个濒临死亡的生命,能够在濒死之前回忆起这一生的事迹:或有感动、骄傲;亦有遗憾、落寞……无论是何种感情,我都觉得此刻,作为一个生命所应该具有的鲜活性。
 
      说实话,在宁养院郑老师介绍宁养院里的案例时,我还是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一些真情,有的年过半百依然留有遗憾;有的年纪轻轻却英年早逝。当我真的去面对了一个生命的消逝过程,才愈发感到现有生活的珍贵。好像在死亡面前,我现在为之焦虑、痛苦的事情已经微不足道了。
 
      我当天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人的生命太有限了,我应该去做我感到值得的事情。”
 
       所以,我慎重地填好了宁养院义工申请表,这不仅是义工服务,更是我与他人生命产生联结的一种方式。多去经历,去体会,去实践,一旦拓展了生命的宽度,深度也会随之延伸。
 
      一点点地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我想这或许是我来人间应该做的一件事。
 

 笔者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