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的缘分(山西宁养院义工 曹艳梅)
发布时间:2014-10-10
10月1日,国庆节。清晨,我特地买了一支康乃馨去看望李爷爷。下了公交车,我给他的儿子打电话,说去看望爷爷。只听对方说,“他走了”。刚刚脑中还描绘着今天跟李爷爷聊天的场景,这会儿听他儿子这么一说,我竟一时没缓过神来!愣了片刻,我机械地说了声,请您节哀。然后又询问了一些细节。他说取药那天碰到我,拿了我给爷爷整理好的文本,回去就读给他听,只是他已经有些意识模糊了。最后走得还算平静。我又说了些安慰的话便挂了电话。
路上,我的脑海中一遍遍闪现看望李爷爷的情景,竟然泪如雨下!读了那么多关于生命的书,学习了那么多临终关怀的案例,我以为我会很平静地接受死亡,其实不然……
还记得第一次看望李爷爷的时候,是8月19号,那天他还能带上花镜,读着心理测评的问题一一回答。
第二次去看他的时候是10天以后,他吸着氧气,看起来已经很虚弱了。我们带他一起做放松训练,爷爷学得很认真也很享受。然后又帮他进行人生回顾,他很认真地画了生命线,跟我们讲述了他的人生历程和经验。李爷爷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同时也是机械制造的专家,一生取得了很多成就。当讲起计算机制造的时候,讲得很投入很清楚,一股敬意从心底升起。他的儿子关心他说“累了就休息会儿”,爷爷说:“不累,和年轻人说话不累!”可以感受得到,老人很喜欢跟我们讲他的故事。回来之后,我们整理了谈话记录,想要帮助他把他的人生故事记录下来,回馈给他。
两三天后打电话想去给他送这生命的回馈时,却怎么也没有人接听,发短信也没有回。因为当时只留了爷爷的电话,没有留家属的电话,不免心中猜想,是我的服务老人不喜欢,不希望我再去了吗?有了这种想法,我不免有些受挫的感觉。这是我第一个服务的临终患者。刚刚开始做义工,不免有些疑虑,我的到来是他所期盼的吗?我到底能为他做些什么?我做的真的是他需要的吗?我又该怎么去发现他的真正需求呢?
再次得知他的消息,是宁养院的医生告诉我,说李爷爷住院了,等他出院了我们再去看看他。这时我稍稍松了口气,原来是爷爷住院了不方便,不是不喜欢我们。心想等他出院了就去看望他。又过了两天,在宁养院门诊等待随医生出诊的时候,见到了李爷爷的儿子来拿药。我便问,爷爷出院了没有。他说还在住院,恐怕是出不了了。他问上次整理的文本是否弄好了,老爷子还惦记着。这让我很意外。我说:“早就弄好了,您先给带回去,给爷爷读一读。留您的电话,我一两天去看望他。”谁知,还没等我们去看望他,当天他就走了。那天是9月29日,我们结识整整40天。
40天,如此短,不禁令人生出紧迫感,感叹生命易逝,时光易老。
40天,却又是那么长,足以让人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感受活着的美好,与亲人好好告别,整理好行囊,重新踏上新的旅程!
是的没错,生命就是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看风景的心情,还有陪我们一起看风景的人。我不知道我作为义工出现在他的生命里意义有多大,但我知道,在我们的服务过程中,总有那么片刻,他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是有意义的,是有尊严的,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