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于老先生对「旅行笔记」的认识改变进一步理解「旅行笔记」 (武汉宁养院 邓涤 吴新等)
发布时间:2011-8-1
武汉宁养院近期组织义工开展「爱的礼物——生命旅行纪念」服务计划。「旅行笔记」是“爱的礼物”主要体现形式之一,大家觉得填写「旅行笔记」的内容是“四道人生”的具体体现。从武汉宁养院一位服务对象---于老先生对「旅行笔记」的认识转变中,我们充分体会到“灵性照护”在宁养全人照顾中的重要地位。
于老先生是一位72岁的老科技工作者,他一辈子研究的“观控理论”中关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就有一种看法:“当一个人不能继续为这个世界作贡献时,他就应该退出这个自然界,不要无谓的浪费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我们因为不理解他的“观控理论”,因此不好评价他的理论对错,但我们在和于老先生的接触中体会到他在身体力行他自己的思想,这宁养服务带来一定的困难。于老先生三年前明确自己的“右肺癌”诊断后,拒绝一切继续确诊和治疗的医疗行为,签署文件,将来捐出遗体。然后,三年来他潜心完成手中的课题研究。但因为专业太冷僻,接近哲学研究但思想不为大众所接受因而后继乏人。三年后,因为病情的进展他住进中医科,准备按自己的思想安静离开时,却事与愿违,出现渐进性加重的疼痛。中医科医师按常规给予营养、止痛治疗后疼痛控制极差,难以睡眠,进而出现焦虑和抑郁交替出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科医师束手无策时将患者介绍到宁养院。
宁养院首先根据前期使用的止痛药物、止痛疗效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增加抗抑郁的辅佐用药,并告知可随时拨打我的私人电话号码。第二天,于老先生就告诉我睡了两个月来的第一个好觉,虽然晚间仍因疼痛而中断睡眠,但凌晨三点打电话给我得到指导后能继续睡眠,因此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信任,认为找到了一个可以帮助他安详完成心愿的医师。之后,我们花了两周的时间根据病情变化滴定吗啡的用量,调整辅助、辅佐药物的使用。因为患者有力求尽快结束生命的想法,我两次与其交谈,了解他的生命态度,同时介绍宁养服务,他仍认为自己不应该浪费有限的善款和资源。我们和患者、家人一起确立近期的治疗目标:良好的疼痛控制,患者对此将信将疑。
介绍宁养事业和李嘉诚基金会时,我谈到了“四道人生”,谈到了“生命意义”,谈到了「旅行笔记」。当患者翻阅「旅行笔记」手册时,未作言语,只是表示回头继续探讨然后将其置于一旁。后来的接触中我们谈到了这一动作,于老先生主动谈到当时认为「旅行笔记」如同娃娃书,如何能承受解决“灵性困扰”的生命重托?
适时,社工人员邀请于老先生及其家人、医学院学生义工一起在宁养院“温馨小屋”交谈了两个多小时,主要内容是患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家人对患者本人的认识,其中最关键的是:患者认为自己家庭是圆满幸福的,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坚持自己喜爱的专业后继乏人,而家人借机表达对患者的爱后也提出万事随缘,大众接受一门科学总是需要理由和机会的。患者听后似乎有所触动,也许是因为参加会议的这些人能听他倾诉,也许是因为家人说出了从未表达的理解。
经过宁养院身、心、灵的全人照护,患者疼痛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随着患者对宁养院的不断了解,患者主动提出想再看看「旅行笔记」,而且根据其个人的思考习惯,希望凭借着对宁养知识和“四道人生”的理解,独自进行思考。某日晚上大约十点,患者给我打来电话,带着痛哭的声调表示因思考而痛哭,因痛哭而不能继续思考。我立即建议患者暂停思考,口服“安定片”尽快睡眠。
最近一次与于老先生的交谈中,他表示已经非常认真地填写了「旅行笔记」。在这次交谈中,患者向我表达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是追求“文明”和“幸福”(我将在另外的文章中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思考)。在这次交谈中患者想到1:患者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岳母的坚持,将年轻的他从殡仪馆拖回家,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自己父母的后事因为种种原因也是由岳母一手操持。2:但也是因为各种原因患者未能在岳母身边尽孝,深感愧对老人家;对他自己过去追求专业方面片面的“文明与幸福”而忽视家人的感受表示惭愧和对家人说出了对不起;因坚持自己的专业理解和少不更事愧对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帮助的老领导的顶撞和开罪,现在物是人非,想改正和道歉,但对象已不存在。3:患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和陪伴自己一辈子,现在仍拖着病体为自己操劳的夫人深深的爱。交谈中患者也表达了对「旅行笔记」的认识改变,患者体会到在填写「旅行笔记」时,如果认真的思考,1:「旅行笔记」非常不好填,远不是过去认为的幼稚的“小人书”;2:思考过程中的痛苦和幸福常使人泪流满面;3:按中国人的习惯,过去许多不愉快的事,不论是针对别人还是别人针对自己,总是希望回避它,不去思考它,但总是如同梗在咽喉的鱼刺放不下,痛苦只有自己承受,现在有机会说出来到让自己一下变得轻松。4:心情轻松后,不知是治疗作用还是解决了“灵性困扰”,自觉疼痛减轻了许多。于老先生感觉到在填写「旅行笔记」的过程中认识到:世界发展是无限的;认知是受到历史条件限制的;个人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对一直困扰自己,产生焦虑和抑郁的问题:“不能继续思考自己喜爱的专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得益于宁养理念的引导和患者勤于思考的习惯,患者转变了过去一生和三年来只专注于所谓专业带来不全面的过中悲喜,体会到解决“生命意义”的灵性困扰对疼痛治疗的帮助,体会到说出之后的轻松,感觉到生命中另一方面的精彩。这也许就是「旅行笔记」的精髓。
在对此患者的服务中,仍有许多问题不能解决。于老先生是一个特例,他勤于思考,事业相对顺利,虽然老骥伏枥但曲高和寡的孤独;生活相对优越,家庭圆满幸福,有能干的岳母和夫人却让他少了些生活的创伤;一辈子研究和坚持的理念,虽有友人善意的讥讽而之志不渝,却因病痛和机缘接触了宁养理念后需要改变的痛楚。
此患者的困扰不是我这一个半路出家的非专业人士的几次交谈能解决;我感觉患者目前的配合只是基于对宁养院有幸解决其疼痛建立起的信任和其个人对宁养事业的初次接触后的兴趣,同时也是为了衷心感谢宁养院并且希望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宁养院做点他认为可以做的工作的一种报答。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扩展「旅行笔记」中“四道人生”内涵和外延是我们有志于宁养事业的医疗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学习的知识点;对这类患者辅导工作重点可能是如何引导患者熟悉的理念与“生命意义”结合起来;解铃还需系铃人。患者的女儿曾在近期根据宁养院发现的问题为其雇请了专业心理医师,但在交谈半小时后被患者认为不切实际而婉言劝退。也许针对这类患者最好的服务方式就是有信任和有准备的充分倾听和陪伴,因为他们对将来有自己更加睿智的思考和认识。
武汉宁养院 邓涤 吴新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王江宜
20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