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私的手,点燃他人生命之光--加入宁养义工
汕医宁养义工队“尊重生命”海报设计比赛
疼痛控制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控制中应澄清的几个概念 汕头大学宁养院 -- 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 -- 宁养之窗
发布时间:2008-6-21

(一) 阿片类药物的躯体依赖与精神依赖

        目前,癌痛控制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源自患者、家属和部分医护人员对麻醉类药物“成瘾性”的恐惧。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WHO(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对于以治疗癌痛为目的使用麻醉类药物时,应避免使用“成瘾性”一词,而代之以药物依赖性。WHO对药物依赖性的定义是“在生理以及行为不同程度上将使用活性药物作为日常首要之事,其特点是渴求获得及使用这些药物,并有长期寻求这些药物的行为。药物依赖性可能会造成机体上、精神上、社会上以及相互之间的一些不良后果”。

        按照依赖情况,可分为:
       
        1.  躯体性依赖(生理性依赖):是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后可产生一种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即戒断综合症。表现为全身难受、乏力、心慌、烦躁不安、流涕、哈欠连连等。避免癌痛患者出现躯体依赖的方法是逐渐减量至停用麻醉类药物。

        2.精神依赖性(心理依赖性):它使人产生一种要周期性或连续地使用药物的欲望,有强烈的觅药和用药行为,不是为了医疗的目的,而是为追求精神的欣快感和满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成瘾”。而晚期癌症患者长期受到剧烈疼痛的折磨,癌痛本身就是精神依赖的一种拮抗剂,只要规范化用药,就不会产生欣快感,极少会产生精神依赖。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在晚期癌痛患者中,镇痛是首位的,即使出现精神依赖,也是可以治疗的。

(二)“杜冷丁”是最有效的镇痛药

        目前,在许多患者和家属的心目中,甚至在基层医院的部分医护人员的观念里,剧烈的癌痛仍然首选哌替啶(杜冷丁)治疗。事实上,WHO已将哌替啶列为不推荐使用于慢性癌痛治疗的药物之一。原因:
        ① 镇痛作用并不优于其它阿片类药物:等效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8~1/10;
        ② 作用时间短:仅可维持2.5-3.5小时;
        ③ 代谢产物毒性: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很弱,但在体内代谢缓慢,半衰期长,长期使用易产生蓄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激惹毒性,可致精神异常、震颤、抽搐、肌阵挛、癫痫发作、神志不清、惊厥等;
        ④ 哌替啶具有刺激性,一般不能用于皮下注射,口服吸收不稳定,反复肌肉注射可在局部形成硬结,影响药物的吸收。
        ⑤ 注射哌替啶后,血中与随后脑内浓度迅速上升,容易达到引起“飘”感的高浓度,是该药易发生流弊的主要原因。

        2007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三)疼痛剧烈时才使用镇痛药


        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患者认为疼痛必须尽量忍耐,只有疼痛剧烈才可以服用少量镇痛药,甚至认为服用吗啡便意味着死亡临近。事实上,长时间的疼痛严重干扰患者的睡眠,影响食欲,导致消瘦、恶病质,并容易出现焦虑,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规范的止痛治疗更安全有效,所需剂量最低。患者在疼痛缓解的同时,改善了睡眠和食欲,改善了一般状况。国外资料显示,有效的止痛治疗使患者生存时间延长。